今年农历十月回到农村住,今年便在这里过年。感觉还是农村的年味重,有浓浓的柴火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
小时候过年,跟着爷爷回来老家,那时候天气冷,床底下还要放热碳。那时候跟着堂哥堂姐一起买炮仗炸牛粪,买鱼雷炸鱼,晚上放烟花,好不欢乐。有时候还要去牵牛,坐在牛背上大声叫喊着“跑啊!跑啊!”农村的欢乐就在于有小孩子的笑声。
这几年每年都会跟老爸回老家的祠堂贴对联。这个差活从我小时候就是我爸在干,他的书法也越来越有力道。十几年了,祠堂周围都变了样,前面的池塘已经慌废了,前面的空地刷了水泥地,建了篮球场。后面的山已经被推倒,建了一些楼房。唯一不变的还是这座老祖祠,墙上了图画已经掉色,地上的青石板布满了灰尘。这座祠堂是以大围屋祖屋中庭,整个结构是三进六间。围屋早就没人住了,很多间房子都塌了。一般在清明过年或者是红白喜事才会有人过来祭拜,所以平时也没有什么人来。
每年清理祠堂旧对联,刷着浆糊,老爸就会跟我说这些事情。他说我们宗祠对联名为“春山世泽,天水长流”。这是在说我们所拜的祖先。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期间修修补补了好几次。从前他们就在这里生活的,那时候很苦啊,十几个人就住一间房,生活条件特别艰难。所以祠堂有副对联写着“欲高门第须为学,要好儿孙必读书”。
每当贴完对联,都有一种认祖归宗的归属感。为什么古代人最后都想着落叶归根,大概也是这种对祖宗的敬仰。为什么过年都要回家团圆,大概也是为一家人团聚一起的喜悦。我想,老爸当年出去读书当兵,到最后今年回到这里办培训大概情怀原之于此吧。
随着时代变化很多东西都在改变,改变更多的还是人的观念。想得太多,走得太远,有时候反而会忘掉最初的那些初衷。所以很多人开始逃避,逃避回家,被三姑六婆质问。以前的人其实没有太多追求,更多的时候就是结婚生子,然后经营好这个家庭。
有时候这种传统文化、家族情怀你是怎么样都拜托不掉的。
今天除夕,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就鞭炮声声处处响。那真的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门口摆了香火蜡烛,杀鸡剁肉,主要都是祭祀天地和祖宗。中午的时候吃萝卜粄,在潮汕那边称为菜包粿或者粉粿。这个就跟北方人吃饺子的习俗一样,每到冬至过年都要吃。
晚上则看着春晚,三十多年,春晚年年被吐槽,但是年年都很多人看。
看春晚里面的宣传片,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暖心:
你到了,年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