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这本书结合了社会心理学,经济学,认知科学,对人类生活中所存在一些思维方面的研究等。
作者用两个系统贯穿始终,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自动运行;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轻易不运行,所以我们又说这个系统是懒惰的。系统1负责为系统2提供直觉,印象以及感觉等信息。系统2接收这些信息之后,进行再加工,会将直觉,印象等转变为信念,进而触发行为。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
以下,为本书正文笔记。
不同心情对两个系统的影响
实验发现,心情显然能够影响系统1的运行:当我们不舒服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自己的直觉。而悲伤、警觉、怀疑、分析方法等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好心情使系统2放松对行为的控制: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
这个从生理上来讲也是讲得通的,好心情是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号,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卸下防备并没有什么影响;坏心情则说明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有可能存在威胁,必须要保持警觉。认知放松与愉快的感觉互为因果。
心流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是被迫练钢琴或者被迫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度日如年,而如果自己选择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画画或者阅读,则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可以花一整个下午或者一整天在上面也不觉疲累。这就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所说的“心流”。
这是“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描述非常吸引人,米哈里称之为“最优体验”。
疲劳与饥饿的影响
最近回了一趟家与一个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伯父闲谈,他谈起每次跟去谈生意,谈价格的时候他总是喜欢选择在11点多的时候上门,因为这个时候对方又累又饿,心里更多想的是中午可以去哪里饱餐一顿,对于你所提的一些要求会尽快答应。
这与书里所说的一个报道不谋而合,在刨除其他因素,保释官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保释官的工作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作出判决的时候也受到疲劳与饥饿的影响。保释官越是饥饿的时候,越是倾向于选择一个比较保守的决定,避免决定性的判决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佛罗里达效应(概念运动效应)
在一个实验中,两组学生分别被要求从一些词汇里面选出4个单词来重组句子。一组是一些比较中性的词汇,另外一组则是有一半含有老年相关的词汇,如健忘的、秃顶的、满脸皱纹的等。当他们完成这项任务时,又被叫到大厅另一头的办公室里去参加另一个实验。从大厅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是这次实验的关键。研究者测量了他们所用的时间,正如研究者预料的那样,那些以老年为主题造句的年轻人比另外那组的走的慢得多!另外,除非你恰巧不喜欢“老年”这一概念。有研究案例表明,如果对这一概念反感,人的动作就会比平时稍稍快那么一点。
这个实验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察觉,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无意识的!影响这个行为仅仅只是因为这几个词语让他们产生了一些联想,而且这些并非他们的自觉意识,但却真真切切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想想真是可怕,所以远离那些负能量,整天抱怨世界的人,多接触些正能量的东西吧。
简单动作影响想法与感觉
上一个实验讲的是语言,文字等对一个人的影响。以下这个实验则是动作对一个人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按照要求用新耳机听一些信息。他们被告知这项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音频设备的质量,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断地摇晃脑袋,以检查设备是否有声音失真的问题,其中一半受试者要上下点头,而另一半则要左右摇头。两组实验者听的内容没有区别,那些点头(表示同意的动作)的受试者往往易于接受他们听到的信息,而那些摇头的受试者则易于否定那些信息。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往往我们眼中的尖子生都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狂点头,在听讲座的时候这部分人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动作,这是我观察的结果。开头我们提到的系统1的启动通常伴随的是微笑的表情,而系统2则是眉头紧锁,所以动作表情与内心的感受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有趣的监督实验
在一个茶水间里,喝茶跟咖啡都不是免费的,只是没有人硬性收取,只是在旁边放置一个“诚实盒”,盒子上每周都有不同的图片,这个图片就是实验控制的变量。这个图片会被更换成鲜花,或者一双睁大的眼睛。实验结果很有趣,从平均水平来看,“眼睛周”时盒子中的钱是“鲜花周”时的3倍。显然,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促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
这让我想到我们可以在垃圾桶周围放一些象征性监督的图片,或者卡通,在公共产所,公车上或者地铁上有这类监督的图片,或者可以减少一些社会上的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
越看越顺眼(曝光效应)
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心理学家称重复曝光为曝光效应,曝光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而安全的就是好的。
实际上,曝光效应完全脱离了意识,并不需要自主意识的启动:当重复的单词或图片迅速闪过,快到观察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看见它们时,观察者同样还是更为喜欢重复率高的单词或图片。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有时候第一次见一个人觉得他平淡无奇或者很丑,但是看就了也就不那么认为了,甚至觉得有些顺眼了。
根本没有投篮顺手这回事?
书中作者提出,我们所谓的“投篮顺手”是一种认知错觉?作者从上千个投篮动作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并没有存在投篮顺手这回事。一些球员比其他球员投篮更准这是一个事实,但进球与否只是个人的随机事件,与他的实力有关而已。
这个结论似乎对于爱打篮球的我来说没有很大的说服力啊,经常我们会说手感来了,就是这么回事啊。有时候手感欠佳一直投不进,而一旦“打开了局面”,破了斋,一直进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呢。不过有可能这里面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随机锚定的影响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MBA智库)
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实验:一些任职经历平均为15年的德国法官先是读了一份案例,讲到一个妇女在商店顺手牵羊被捉住的案例,然后他们开始掷一副骰子,这副骰子被人提前做过手脚。因此,每次掷骰子的结果不是3就是9。骰子一停,实验人员就问这些法官是否会将那位妇女送进监狱,且其服刑的时间应该比骰子上的数大还是小。最后,实验人员问这些法官,他们给这个行窃的妇女判定的服刑期具体是多少。平均来看,那些掷了9的法官说他们会关她8个月,而掷了3的法官说他们会关她5个月,锚定指数是50%。
这个实验以很直观的结果让我们感受到随机锚定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考虑下生活中是否被利用了或者我们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理论影响一些人事物。
对世界的反应取决于我们的关注点
我有个朋友,不管出多远的门,她都不会选择坐飞机,她的理由是感觉飞机很不安全。尽管周围的亲人朋友多次跟她解释从各种交通工具上来看,飞机是失事率最低的交通工具,但是她还是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
所有这些都是有赖于她过于看重一些媒体报道。媒体往往喜欢报道一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所以世界上仅有的几次飞机事故在不同地方会被大肆报道,而每天那么多道路上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却很少有人关注,因为太多了。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真的是我们冷漠吗?
对于在公共场合出现意外状况,又没有人伸出援手的事件,我们总是偏向谴责那些经过却选择逃避的路人。有些人从国人的道德与西方来比较,说是中国社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冷漠的时代了。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事件在国外也时有发生。
这个是一个被称为“责任分摊”的行为。如果当事人发觉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还有许多人有可能去提供帮助,那么他可能就不会走出去了。这个环境中别人的存在会削弱我们最初的责任感。所以别再说是社会冷漠了,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妨克服下这个心理,找周围的人一起来个雪中送炭吧。
前景理论的案例(书中案例)
假设美国正为一场来自于亚洲的异常疾病作准备,这场疾病估计会夺取600人的性命。为了战胜这一疾病,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假设对方案结果准确的科学估测如下:
方案A,200人会获救。
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会救600人,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一个也救不了。
很多受试者都会选择方案A;他们更愿意选择确定的选项,而不想赌一把。
方案的结果在第二种说法中有了不同的框架,例如:
方案A1,400人会死去。
方案B1,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无人会死,而有三分之二的可能会有600人都会死。
请仔细看并对比两种说法:方案A与A1,方案B与B1的结果是相同的。然而在第二个框架下,很多人愿意选择赌一把。
两种框架下的不同选择符合前景理论。根据结果的好坏,我们对打赌还是确定的事选择也不会同。当结果是正面的时候,决策制定者更愿意选择确定的事情;当结果负面的时候,决策制定者更愿意拒绝确定的事情,愿意赌一把。在同样客观的结果中,做出偏向会随着不同制定情况而反转。
关于后悔
我们常常听说一句话:如果我不去做,我会后悔的。就好像很多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错过的那个人,是何等的后悔。这些感觉是真真切切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没有去做某事而后悔,而不是做了某事而后悔。
人们对由于不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行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后悔)。这个观点在赌博的情境下也得到了证实:人们下注并赢了钱会比其不赌但得到同样多的钱更快乐。
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相信你不会否定这样一个人生事实:若某件事的结局不好,即使其过程是长期且快乐的,我们也会忽略掉,并称之为不幸;而开头辛酸,不幸,经过不断的奋斗,最终幸福,一般我们会说这对恋人是幸福的。就像我们出去旅行,回来后往往我们回忆的总是最后一天或者最后坐飞机回来的那一刻的心情,而往往忽视了整个旅行中我们所感知到的快乐有多少。
聚焦错觉会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会导致人们更加看好本身就能令人兴奋的事物或经历,即使这些事物或经历最终也会失去吸引力。人们忽视了时间,致使维持人们长久的注意力价值的经验很少受到关注,至少比这种经验应得到的关注要少。
谈谈生活中那些离奇事件
在我所在的小城市,有些人会买点六合彩。几乎每一期都会有人传出一些“邪门”的事件。某某去了谁家,然后那天晚上刚好六合彩出来的生肖就是他了!还有人盯着香港的电视台看(因为六合彩源于香港),有时候能看到某些动物,某些巧合,也都将与这个六合彩的开奖联系到一起,然后大家都认为这个电视台神准!
与一些正常的事件相比,人们更原意相信这些不合常理的事件,因为它听起来更有意思。并且会在这里面添油加醋,让整个事件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这些反常规事件会吸引人的注意力,还会在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发生进而让人们更加坚信这些事件是真的。你可以想想看,一个地方的人口有多少,12生肖能够刚好命中这样的“巧合”事件的概率有多少,就可以知道这些人是多么的愚昧了。
目标的影响
基于一个对高等教育影响进行大规模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了年轻人设定目标对其终身的影响。这些年轻人在写下抱负的19年后,那些对金钱重要性看的比较重的人普遍比其他人的收入层次高。另外,人们在18岁时对钱看重的程度同样也预示着他们在成年以后对自己收入的满意程度。
调查者比较了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对于那些认为有钱很重要的人来说,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
总结
关于这本书,我会说这是一本被低估的书籍,只是它里面所写的内容过于广,所以很难说它到底是聚焦在心理学研究的那些点上。并且里面大量以一些实验以及案例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时候不得不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些计算,或者记录一些概率的发生数字,才能更好的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看下去。所以我低估了这本书看完所需要的时间,以至于推迟了一天才写完这个读书笔记。如果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是一本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些启发的书。
handsome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