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双减”政策的要点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第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然而,我们不禁注意到,其中一项减轻校外培训的政策似乎产生了更为显著的效果。然而,在我们看来,除了“双减”政策所关注的层面之外,更应该着重减轻的是人们的心理负担。家长、孩子和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偏差。因此,无论外部的作业负担如何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似乎仍未得到减轻。由于心理负担的未减,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教育的减法》一书旨在从理念层面重新审视教育,希望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教育时更加轻松,减少过度紧张和焦虑。它鼓励我们重新认识教育,以更健康、平衡的心态面对教育,超越“双减”政策,寻找心灵的平静。本书作者朱永新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约8600所学校近600万师生加盟实验,践行新教育理念。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四个教育需要减负的原因:第一,实现生命的意义比追求分数更重要。*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完全被耗费在考试和刷题中。虽然我们可能反复刷更难的题目,但这些题目很可能在生活中并不会起到重要作用。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与他人互动,参与运动,建立友情,培养情感智慧,并留出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因此,朱永新教授认为,我们应该理解,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远远重要于追求分数。第二,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和幸福的标准不应该单一。目前,我们评判成功的标准过于单一,似乎只有一种社会认可的成功路径,包括进入一所985或211高校,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赚钱,创业成功,公司上市,或者成为高层领导。然而,成功和幸福应该有多种不同的维度。正如《瓦尔登湖》中所说:“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的途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和幸福的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应局限于一种模式。第三,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不能用一个故事模板来限制孩子的发展。许多家长会把他们的期望视为现实,这对教育者和孩子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家长看到其他孩子取得成功,或者听到名人的成功故事时,他们可能会期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如此。然而,每个人的人生都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故事模板来限制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忽视个体差异,不将孩子的未来局限在某种预设的模式中。第四,一线教育工作者负担过重。现在的教育方法似乎更多地侧重于增加各种元素,这导致了不必要的复杂性。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增加新的指标、流程、检查和会议。最终,这些增加的负担都会落在一线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身上。因此,我们应该开始思考,解决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增加更多工作,而是应该采用减负思维,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方式,以简化和改进教育流程。
教育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提出的“园丁和木匠”比喻非常生动和富有启发性。它让我们思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更应该扮演的角色。如果父母是木匠,他们需要不断地努力雕琢孩子,试图将他们塑造成特定的模样,就像木匠对待木头一样。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就像木匠辛苦劳作一样。实际上,孩子更像花园中的花朵,是独立的生命,不应该被过度塑造。父母应该像园丁一样呵护和照顾他们,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教育焦虑,不要将孩子的生活看作百米冲刺,而是看作马拉松,注重持久力和坚持。
许多家长普遍认为,如果不过多干涉孩子,就等于默认了孩子的平庸。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父母想象受限,只能想到一些刻板的社会角色,才会与孩子产生大量冲突。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不同。孩子如果完全听从父母的话,他们更有可能变得平庸,因为盲从本身就是平庸的表现。基于此,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不同,允许他们过上与我们预期不同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更出色。此外,我们还应该减少对孩子的干涉。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时,才能够感受到责任感,就像一名员工只有在掌控工作时才会感到责任感一样。如果坐在副驾驶上的人不断地抢夺司机的方向盘,不断地干预司机的决策,那么司机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为他没有掌握方向盘。最后,父母应该减少批评,因为生命的成长是由亮点来引导的。与修理一辆汽车不同,我们修理汽车时只需要修复它的毛病,而不必关注其亮点。但生命的成长不同,它需要亮点的引领。生命的缺点是无穷的,永远都会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结语:生命的成长却需要亮点来推动前进,只要有一个亮点的引导,生命就能够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