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软件缺陷概述
- 2 软件缺陷属性
- 2.1 缺陷标识(Identifier)
- 2.2 缺陷类型(Type)
- 2.2.1 功能
- 2.2.1.1 功能类
- 2.2.1.2 数据类
- 2.2.1.3 流程类
- 2.2.1.4 信息类
- 2.2.1.5 建议类
- 2.2.2 用户界面
- 2.2.2.1 界面类
- 2.2.3 文档
- 2.2.4 软件包
- 2.2.5 性能类
- 2.2.6 接口
- 2.2.7 兼容性
- 2.2.1 功能
- 2.3 缺陷级别(Severity)
- 2.3.1 致命
- 2.3.2 严重
- 2.3.3 一般
- 2.3.4 轻微
- 2.4 缺陷产生可能性
- 2.4.1 必现
- 2.4.2 通常
- 2.4.3 有时
- 2.4.4 很少
- 2.5 缺陷的优先级(Priority)
- 2.5.1 立即解决
- 2.5.2 高优先级
- 2.5.3 正常排队
- 2.5.4 低优先级
- 2.6 缺陷状态(Status)
- 2.6.1 打开
- 2.6.2 已修复
- 2.6.3 关闭
- 2.6.4 拒绝
- 2.6.5 重复
- 2.6.6 重新打开
- 2.6.7 推迟
- 2.6.8 保留
- 2.6.9 不能重现
- 2.7 缺陷的起源(Origin)
- 2.7.1 需求
- 2.7.2 架构
- 2.7.3 设计
- 2.7.4 编码
- 2.7.5 测试
- 2.7.6 用户
- 2.8 缺陷的来源(Source)
- 2.8.1 需求说明书
- 2.8.2 设计文档
- 2.8.3 系统集成接口
- 2.8.4 数据流(库)
- 2.8.5 程序代码
- 2.9 缺陷的根源(Root Cause)
- 2.9.1 测试策略
- 2.9.2 过程、工具和方法
- 2.9.3 团队/人
- 2.9.4 缺乏组织和沟通
- 2.9.5 硬件
- 2.9.6 软件
- 2.9.7 工作环境
1 软件缺陷概述
软件缺陷(Defect),常常又被叫做Bug。所谓软件缺陷,即为计算机软件或程序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IEEE729-1983对缺陷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从产品内部看,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产品外部看,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后期,修复检测到的软件错误的成本较高。
2 软件缺陷属性
软件缺陷的属性包括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级别(或严重等级)、缺陷产生可能(或概率)、缺陷优先级、缺陷状态、缺陷起源、缺陷来源、缺陷根源(原因)。
以上属性是为了准确描述缺陷而赋予的,这里分别作介绍:
2.1 缺陷标识(Identifier)
是标记某个缺陷的唯一标识,可以用数字序号表示;
2.2 缺陷类型(Type)
缺陷类型是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划分的缺陷种类。
功能、用户界面、文档、软件包、性能、接口、兼容性等;
2.2.1 功能
影响了各种系统功能、逻辑的缺陷;
2.2.1.1 功能类
- 重复的功能
- 多余的功能
- 功能实现与设计要求不相符
- 功能使用性、方便性、易用性不够
2.2.1.2 数据类
- 数据有效性检测不合理
- 数据来源不正确
- 数据处理过程不正确
- 数据处理结果不正确
2.2.1.3 流程类
- 流程控制不符和要求
- 流程实现不完整
2.2.1.4 信息类
- 提示信息重复或出现时机不合理
- 提示信息格式不符和要求
- 提示框返回后焦点停留位置不合理
2.2.1.5 建议类
- 功能性建议
- 操作建议
- 校检建议
- 说明建议
2.2.2 用户界面
影响了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特性的缺陷;
2.2.2.1 界面类
- 界面不美观
- 控件排列、格式不统一
- 焦点控制不合理或不全面
2.2.3 文档
影响发布和维护,包括注释、用户手册、设计文档等的缺陷;
2.2.4 软件包
由于软件配置库、变更管理或版本控制引起的错误;
2.2.5 性能类
并发量
数据量
响应时间
执行时间
事务处理速率
2.2.6 接口
与其他组件、模块、调用参数、控制块等不匹配、冲突;
2.2.7 兼容性
与工作环境、其他外设,如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环境等不匹配、冲突;
2.3 缺陷级别(Severity)
缺陷严重程度是指因缺陷引起的故障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致命、严重、一般、轻微;(举例)
2.3.1 致命
系统任何一个主要功能完全失效,用户数据受到破坏,系统崩溃、悬挂、 司机或者危机人身安全;
示例:
- 系统无法安装、登陆或其他主要功能 不可用
- 死循环或内存不足等原因导致程序 无法运行
- 由于程序引起的系统无法启动、死 机、蓝屏、非法退出
- 在数据或安全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2.3.2 严重
系统的主要功能部分失效,数据不能保存,系统的次要功能完全丧失, 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受到明显影响;
示例:
- 基本功能存在部分问题或次要功能 无法实现或遗漏
- 未进行异常处理
- 性能与预期相差很大
2.3.3 一般
系统的次要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如提示信息 不准确或用户界面差、操作时间长等。
示例:
- 次要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影响用户使用本产品
- 界面存在明显缺陷,设计不友好
- 提示信息不准确
- 一般的性能问题
2.3.4 轻微
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功能的操作和执行,如个别不影响理解的错别字、排布不整齐等。
示例:
- 界面格式显示不规范
- 建议性的改进要求
2.4 缺陷产生可能性
必现、通常、有时、很少;
2.4.1 必现
按照一定路径必定出现,其产生概率为100%;
2.4.2 通常
按照测试用例(即已知步骤),通常情况下回产生这个缺陷,其产生频 率大概是80%;
2.4.3 有时
按照测试用例,有时候产生这个缺陷,其产生频率大概是30%;
2.4.4 很少
按照测试用例,很少产生这个缺陷,其产生概率大概是1%以下;实际测试中,仅出现过一次后无法复现的缺陷也划分到此类;
2.5 缺陷的优先级(Priority)
缺陷的优先级指缺陷必须被修复的紧急程度。
2.5.1 立即解决
缺陷导致系统几乎不能使用或者测试不能继续,需立即修复;
2.5.2 高优先级
缺陷严重,影响测试,需要优先考虑;
2.5.3 正常排队
缺陷需要正常排队等待修复;
2.5.4 低优先级
缺陷可以在开发人员有时间的时候被纠正。
2.6 缺陷状态(Status)
缺陷状态指缺陷通过一个跟踪修复过程的进展情况。
打开、已修复、关闭、拒绝、重复、重新打开、推迟、保留、不能重现;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使用的缺陷状态)
2.6.1 打开
问题还没有解决,确认“提交的缺陷”,等待处理,如新报的缺陷;
2.6.2 已修复
已被开发人员检查、修复过的缺陷,通过单元测试,认为已经解决但 还没有被测试人员验证;
2.6.3 关闭
测试人员验证后,确认缺陷不存在之后的状态;
2.6.4 拒绝
开发人员认为不是缺陷;
2.6.5 重复
开发人员认为此缺陷与某打开的缺陷重复;
2.6.6 重新打开
测试人员验证后,确认缺陷仍然存在后的状态;
2.6.7 推迟
这个软件缺陷可以在下一个版本中解决;
2.6.8 保留
由于技术原因或者第三方软件的缺陷,开发人员不能修复的缺陷;
2.6.9 不能重现
开发人员不能再现这个缺陷,需要测试人员确认缺陷再现的步骤;
2.7 缺陷的起源(Origin)
缺陷来源指缺陷引起的故障或事件第一次被检测到的阶段。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缺陷所占比例:需求和架构阶段54%、设计阶段25%、编码阶段15%、其他6%;
2.7.1 需求
2.7.2 架构
2.7.3 设计
2.7.4 编码
2.7.5 测试
2.7.6 用户
2.8 缺陷的来源(Source)
缺陷来源指引起缺陷的起因。
2.8.1 需求说明书
需求的错误或不清楚引起的问题;
2.8.2 设计文档
设计文档描述不准确,与需求说明书不一致的问题;
2.8.3 系统集成接口
系统各模块参数不匹配、开发组之间缺乏协调引起的缺陷;
2.8.4 数据流(库)
由于数据字典、数据库中的错误引起的缺陷;
2.8.5 程序代码
纯粹由编码引起的缺陷;
2.9 缺陷的根源(Root Cause)
缺陷根源指发生错误的根本因素。
2.9.1 测试策略
错误的测试范围,误解测试目标,超越测试能力等;
2.9.2 过程、工具和方法
无效的需求收集过程,过失的风险管理过程,不适用的项 目管理方法,无效的变更控制过程等;
2.9.3 团队/人
项目团队职责较差,缺乏培训,没有经验的项目团队,缺乏士气等;
2.9.4 缺乏组织和沟通
缺乏用户参与,职责不明确、管理失败等;
2.9.5 硬件
硬件配置不对、缺乏等;
2.9.6 软件
软件配置不对、缺乏,或操作系统错误导致无法释放资源,工具软件错误,编译器错误等;
2.9.7 工作环境
组织机构调整,预算改变,工作环境恶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