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篇微信文章刷遍朋友圈被疯狂转载,名字叫《原来这些名言都有后半句!被坑了太多年!》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是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我相信很多朋友看了这个原句之后,都仿佛听到了海哭的声音,曾经说好的勤奋呢?在这句话里,勤奋努力已经不再是成功的首选条件,取而代之的是灵感,这才是最重要的前提。在震惊之余,是否也给这些拼命努力而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的我们一点反思呢?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确实给一向把勤奋当美誉自称的我一点小小的打击,但转念一想,不得不说它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启迪。诚然,这句话的后半句并不是否认了勤奋的价值,说成功可以脱离勤奋只需要灵感,但是勤奋或许有的时候并不像我们曾经想的那样。
勤奋更多的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的持续输出
曾经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听过太多的比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励志故事,他们的那种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勤奋精神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的事迹也值得我们世代传唱。但是,传着传着似乎有些人就把它们原本的寓意给曲解了,更有一些人是如此认为的——勤奋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大量做。这种概念的混淆在我们的心里扎了根,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勤奋有的时候就是无休止的工作。他们还会用一些其他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么,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些人的身影:
上学的时候我们身边总是会发现这样一群同学: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会看到他们在刷题看书,甚至在食堂排队的间隙,他们也不忘在拿着本子念念有词,中午休息他们在那笔耕不辍,深夜更是用一盏台灯来陪着自己夜战,有时候你和他们比甚至感觉自己才是那个不求上进的人,而他们的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会是大器晚成。但是这种人往往成绩不是非常好,常常处于中等生的位置,你会偶尔听到他们的抱怨,老天似乎是在故意地为难他们。
工作以后,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一些加班到深夜的同事,他们总是看起来特别地忙,每天仿佛有干不完的事儿,工作隔间上总是贴满了待办事项的便利贴。办公桌上堆满了高高的文件。而这种人往往不是工作最出色的那个,甚至EXCEL统计表里面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他们的勤奋程度用“来的比保洁阿姨早,走的比保安大叔晚”一点也不为过。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辛苦苦地工作却换不来他们想要的结果呢?
你所谓的勤奋有的时候是在浪费生命
曾经网上有一句话流传的也比较广:凭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远远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这句话似乎又为那些迟迟没有成功却异常“勤奋”的人打了一份强心剂。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没有人怀疑勤奋的力量,但是当你已经非常努力,努力到中午吃饭的时间都在敲打键盘的时候,你就没有问问自己,自己到底是真拼命?还是在假勤奋呢?你有没有问问自己,你努力对了么?还是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永远不要通过行动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或许你可以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去为你的部门统计各个分区的业绩表,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各个分区业绩的差异呢?是因为各个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导致的?还是由于各个区域的宣传渠道或者宣传手法导致的?这些你都考率过么?
或许你可以为了推广公司的产品而不厌其烦地每天打着数百个陌生电话,去介绍自己的产品并听着潜在客户的反馈。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并分析一般什么类型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你推荐的产品,或者为什么其他同事打的电话比你少却比你推销出去的多呢?这难道仅仅是对方运气好么?你有没有总结过并分析是不是自己的沟通方式有问题,还是自己对产品解释的不够透彻呢?
太多的或许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我相信有些人已经在我说的问题当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记得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总是纳闷,为什么有的人已经在公司工作好几年了,工作看上去也蛮拼的,为什么他们始终在基层的岗位而迟迟得不到提拔呢?你也会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那个谁凭什么就被提拔了啊?他刚来多久,这么多年我走的桥比他走的路都多。”不过你平时的时候看看他们是怎么走的你就知道了——他们每天早晨从桥东走到桥西,到了晚上从桥西走到桥东,辛辛苦苦地在“桥”上奋斗着,看似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其实是一个经验用了几年。
说了这些不是告诉大家勤奋不重要了,而是如何勤奋才是比勤奋本身更有意义的。少做那些自我感动的事情,不要打着勤奋的旗号在名正言顺地浪费时间了,不要让自己被花费时间的努力蒙蔽了双眼,要看清前路,看清自己专业上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只有懂得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成长半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打败你的从来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自己为是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