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陀罗的初接触
接触曼陀罗是在去年好友YUKI寄来一本《曼陀罗成长自愈绘本》,告之我,通过曼陀罗帮助她走出了困境,勇敢的成长,建议我可以尝试,说不定会有许多的可能性发生。听着她的经历,内心特别的感激好友对我的牵挂和关心,我带着好奇心,尝试对绘本上的曼陀罗进行涂色,在涂色的过程,发觉自己特别的专注,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特别的幸福和舒畅,当完成一幅曼陀罗后,自己静静的观赏感受,看到原来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不愿意接受的,不愿意承认的方面,慢慢的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机缘就是这么巧合,这或许是荣格所说的“当无意识开始意识化时,就是主导自己命运的开始”,当对曼陀罗发生兴趣后,就遇上了DISC学友莫妮卡在学习曼陀罗分析,在网上与她交流,获得不少关于曼陀罗在心理疗愈方面的新知,当莫妮卡设工作坊,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奔赴广州,开启的我的曼陀罗探索学习之旅。
二、认识曼陀罗
曼陀罗又叫“曼茶罗,曼达拉”,本为自然的花朵,却因带有神秘的色彩与神奇的传说,花朵的美丽动人,故常常在佛经中被 用来表示佛陀净土的神圣庄严,例如《佛经说阿弥陀佛》的“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天空中落下缤纷的花雨,时空中回旋着袅袅圣乐,而飘荡的曼陀罗花本身就成了理想佛土。更为重要的曼陀罗有序的结构具有促使修行者摄心入定的功能,因此通过绘制曼陀罗实现了佛法的戒定、慧三字、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在梵语中,曼陀罗是的“曼陀”是“本质”的意思,“罗”是“成就”的意思,两者合起来就叫“本质成就”,在佛教中就是明心见性之意。曼陀罗绘画是通过各种工具制造这些图形的过程。在心理学中,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无意中发现了借助绘制曼陀罗能够获得内心 平静,并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心灵的治愈。由此开创了心理分析治疗的重要技术---曼陀罗绘画疗法。
莫妮卡两天一夜的“曼陀罗心理绘画”工作坊,带领着我对这个神奇又神圣的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探索,就如一次心灵洗涤的旅程。两天时间共画了九幅曼陀罗,这是我人到中年第一次画水彩画,也是画得最多一次,每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对着画,有种特别想要表达的欲望,没有穷词,只有表达,惊喜的发现自己是一位实实在在有故事的人。从前对自我的否定,形成的自我设限, 想跨出的每一步感觉如登天之难,在曼陀罗绘画过程,那种随心而作,随心而画,随心而行的感受,开启自己想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好奇。
三、曼陀罗绘画的初体验
“情结”是荣格心理学体系中重要的概念之一。荣格说“情结是由创伤的影响或者某种不合时宜的倾向而分裂开来的心理碎片”。简单的理解即是情结由创伤形成的,早期冲突经验引起,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某种早期经验反复持续强化,而又没有内外合理的消解契机时,便可能产生长期后果。这些冲突可能具体化为个人的痛苦、担忧、害怕等各种由欲望压抑而导致的情绪表现。
在莫妮卡的带领下,从画心情曼陀罗切入,去体验情结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验。在回忆一件成长过程中带给自己特别伤心且目前暂不能放下的事件时,我的意识告诉自己,走过这半生还是挺幸福快乐的,并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不能放下的事情,当沉浸在这还算开心的回忆时,脑海中浮出了小学五年级一次月考事件……但我却不知怎样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随手拿起直尺在曼陀罗的圆形中画了几条交叉的直线,随心上了以蓝色为基调的各种蓝,空白中用对比色橙色随意的点了许多小点。当完成这幅图后,惊奇的发现很象一幅壮锦,橙色的小点就如播在心里的种子,而心情有那么些沉重和复杂,不知是因为自己有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卡顿,还有一丝的抗拒,好象不太愿意去回忆这件事情。当轮到我进行解释这幅曼陀罗时,我很平静,没有如其他伙伴那样的激动,即使莫妮卡问我,想对画中的五年级小学生说些什么时,我仍是卡顿的,那股阻抗之力仍是很强,不愿不想去面对;当莫妮卡发给我们信纸,写下对画中的话时,笔尖下自然划出“你已做出了当下最好的努力”,当念出这句话时,我开始哽咽了,突然觉察到,当与自己和解时,就是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瞬间,从自我的否定到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内心的情结一下轻松了许多。原来曾经对自己的苛求,对自己的自责,对自己的失落,在那一刻找到了可以的安定;这么多年以来,看似外界的评判,却是缘于自己内心那个深深的情结“你不值得优秀”,即使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却仍然无法让自己真正认可和肯定。而通过情结曼陀罗,让我看到了那个愿意突破的自己,那个完整的自己,那个值得优秀的自己。当再拿起画笔,画一幅送给自己的心情礼物时,我画得特别的开心、惬意和随性,基本是一气呵成,看着画中那个稳稳坐在荷叶上自己,就象看到10年后那个想要成为的样子,淡然、稳重、优雅且自信的我。
感谢自己毫不犹豫的决定,感谢莫妮卡的带领,在探索曼陀罗心理绘画的路上,不断的修行、前行、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