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辩证唯物读书圈,微信公众号qc888888885,欢迎分享!欢迎吐槽!
当红主流
刷刷抖音猎猎奇找找刺激!花个十几块钱拼个多多!买个爱奇艺会员“延禧攻略”一下!...... 眼下这些个时髦,你也在自嗨吗?
走出农村的大学同窗王同学,以前回到家会给小伙伴们推荐“用qq、用微信、淘宝、京东……”
现在王同学回到村里,发小拉着要他一起“录个抖音、转个快手、弄个火山小视频”。什么?你不玩这些?那拼多多玩么,快给我砍个价?什么?这你也不用?你整天过得都是啥日子?
王同学懵了,原以为自己这类人才是社会的主流,没想到,在当下,他才是非主流。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词悄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小范围传播了一阵子,那就是“无产中产阶级”,它还有一个更大众的说法——“隐形贫困人口”。
不知这是否足以构成当代青年的一个困境?还是仅仅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呢?但可以想象的是,“我也很无奈啊!”会是很多人的心声。
中产?早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消失的中产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的地价一年翻一倍,1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卖100万美金。资产大量聚集,日本全世界买入债券,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女人们全世界疯狂抢购奢侈品,男人们大肆的增值自己的资产。形成了日本国内庞大的中产阶级。
然而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经济陷入繁荣之后的二十年萧条,人们的资产大量缩水。
之前庞大的中产阶级裹挟着新晋年轻人,形成了日本一个新的社会力量——穷嗨阶级(穷也要自嗨)。
如今日本的穷嗨阶级年薪不到自己年龄的10倍,喜欢独处,喜欢自由职业,男的喜欢自顾自的窝在家里玩电脑,女的喜欢穿的标新立异,存款不到10万,平时喜欢在家里看书/看碟、听音乐、玩游戏,喜欢自由懒散的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没有保障。穷嗨男有着3P的特征,分别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手机(Pager)和掌上游戏机(Play Station);而穷嗨女则喜欢唱唱跳跳、买买买。
按照这样的特征来比照,我们会发现,中国当下的情况与日本的穷嗨阶级的状况,有着太多的相似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30年前说好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再来帮助没有富起来的人。
确实发展红利让一部分人成了名符其实的中产阶级。然而新的三驾马车房子、教育、医疗又把他们拽回了穷嗨阶级,新晋的年轻人面对高房价和没有自己父母高的收入,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中产,就直接成了穷嗨阶级。
社会结构从橄榄型向沙漏型转变
众所周知,最稳定、最理想的社会类型,是中产占多数的橄榄型。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结构从橄榄型向沙漏型转变。
比沙漏型更形象的,是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会”。M型社会,指的是原本人数最多的中产,除了小部分能够继续往上,跻身富人阶层,其他大部分都再次返贫,沦为了穷人。富者更富,跻身上一层;贫者更贫,跌落下一层。留下来的中产,自然就少了。
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约32.75万-327.53万人民币)财富的成年人属于中产”,根据瑞信这一标准,中国的中产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元发出的警告:“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还没形成橄榄型就已经逐步呈现M型了,本来很弱的中间阶层在往下塌陷。”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让读者自问三个问题: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如果其中任一答案为是。那么,你就不算是真正的中产阶级。你只是一个假中产。
正如你看到的,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一部分人在消费降级:
高收入者海淘,中等收入者用京东,低收入者用拼多多。
高收入者出境游,中等收入者国内游,低收入者公园里走走。
高收入者收房租,中等收入者当房奴,低收入者租房住。
M型社会,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失去了中产这一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将形成了贫穷、富裕两极分化的格局。
更危险的是,正如字母“M”的形态所昭示的,中低收入阶层要想进入为高收入阶层,中间隔着一条巨大的“V”型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换言之,经济发展迅速而中产阶层萎缩严重,这本身就说明整个社会的财富序列失衡,经济发展和财富再分配严重迷失方向。
影响最大的不是富裕阶层,因为他们自有辗转腾挪的办法;也不是穷人阶层,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办法;而是所谓的中产以及年轻人,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中产阶层,眼下正出现向上与向下的两极分化。但由中产上升为富裕阶层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产跌入穷嗨阶级的却大有人在。
这不但是十几年前日本的状况,同样是当下中国的状况:中产阶级正面临着崩盘的巨大危机,这一群体将会日渐消失,社会出现富裕阶层和穷人阶层两极分化的趋势。
穷嗨阶级崛起
在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1980-2000年),由于中产的坍陷,次文化异常活跃的热起来,这使得中产下层和年轻人群体即使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上也依然可以活得很好,他们有网络,有华丽的发达的动画、漫画、游戏,动漫产业迅速跃居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兴产业。
这或许也能解释当下的中国,为什么足不出户,一分钱不花,刷刷抖音猎猎奇找找刺激不也挺好?花个十几块钱拼个多多不也挺好?买个爱奇艺会员“延禧攻略”一下不是也挺好吗?
为什么备受争议的拼多多上市了,为什么近两年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尤其是《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和《延禧攻略》的火爆,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穷嗨阶级的压力释放。电影的黑色幽默带来肆无忌惮的爆笑、影评内外夹杂着对现实社会的针砭时弊、上升无望的沮丧情绪消失在自己摇身一变成为首富的意淫中、生活与工作的不如意则在升级打怪……
是的,穷嗨阶级所处的天下比以往更复杂,他们要一直均衡来自家庭、职场、社会的多重利益,在这一历程中,未免会挫败、茫然,甚至想要放弃。每当这时,他们都需要一个暂时回避和放松的渠道,只有娱乐才能满足他们这一诉求。
40分钟也好,两个小时也罢,大家沉浸在空幻的想象中,不论是享受一段美妙的爱情,还是“手撕”仇敌,亦或是愤愤青,还是爽歪歪,都能让多巴胺快速分泌,舒缓心头的郁结之气。
但是当自嗨与群嗨分泌的多巴胺退去之后,我们还是要重新面对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人生哪里有什么躺赢,哪里有什么轻松升级,哪里有什么一夜暴富,哪里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
沦陷的中产裹挟着新晋年轻人,成了当下的主流阶级——穷嗨阶级,然而穷嗨阶级的笑点、泪点、痛点、爽点,都被另外一个群体拿去变现了。他们继续在富裕阶级晋升,而穷嗨阶级只能拽着沦陷的中产一起群嗨,这谁又在乎呢?
结论
种种这些,如果仅仅就是娱乐,本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处于那种阶级,人都需要有娱乐精神。然而与物质上的困境相比,价值观的崩溃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网红、演员受万众追捧,科学家、技术人员、默默耕耘的你被丢弃在一个小小的角落;甚至一个演员的离婚事件都能引起社会吃瓜群众长时间的聚焦和津津乐道,而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根本就无人关心。你是否开始怀疑让孩子继续勤奋读书是否还有意义?未来的他们还能靠知识改变命运吗?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哑铃社会,一端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数目庞大的草民屌丝,而另一端则是掌握着巨大社会财富及资源的权贵阶级。随着中产阶层的塌陷,社会阶层在被迅速的分裂,固化并形成断层,最可怕的是伴随着中产阶层的塌陷,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方向性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