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乡 音
“俺娘唉,这不是小冬吗,嘛时候回来的?”一大早正在地里拔草的二嫂王桂香仔细观察一路走过来的小伙子,认出就是二叔家的大儿子,在城里上大学的杨冬,惊喜地喊道。
“俺夜来黑下回来的,一早起来到地里转悠转悠。拔草哪二嫂。”杨冬回应道。
“嗯哪。”这是对杨冬问句的回答。“俺娘唉,俺看见一个小伙子尺达尺达地走过来,俺当谁呢,猜想挡不住是小冬,仔细一瞅,哎呀娘唉,还真是小冬。”
也不等小冬回应,桂香接着说,“刚回来也不跟你爹拉会儿呱儿,一大早到地里转悠嘛!”
“夜来黑下跟俺爹拉呱儿到半黑下,这不一大早来找二嫂来拉会儿呱儿。”
“拉呱儿”,在当地是“说会儿话”的意思,一般是指闲着没事说会儿话。
杨冬是山东德州郊区夏庄人,桂香是三年前嫁到夏庄的,他们说的是当地口音德州话。这种口音既有天津味,又特别像济南话。有天津味,是因为历史上大运河的因素,沿河两岸的人们交流比较多,口音自然相通。因为济南距离德州非常近,又是省会城市,所以两地的口音自然趋同。
“俺娘唉!”是德州人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它就是一个感叹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表达不同的意思。惊喜,惊奇,惊恐,惊叹,惊吓的时候,先说声“俺娘唉”,然后再表达喜怒哀乐。累了,庝了,困了,饿了,都先说声“俺娘唉!”然后再说累死俺了,庝死俺了,困死俺了,饿死俺了。
“进城大半年了,乡音没变,还是说咱村里的老土话,你小子真不赖,没忘本。”桂香见了杨冬,话就说个没完。
杨冬连忙回应,“哪能忘本呢,要是忘了本,二嫂还不抽俺耳光啊。”
桂香和杨冬他们说的“忘本”,是当地流传甚广的一个真实故事。
话说,一老汉的儿子进城当了工人,儿子回家了,老汉问儿子:“多暂回来的?”儿子回答:“昨晚儿。”老汉又问了一遍,“多暂回来的!”口气显然严厉了很多,儿子有些害怕,逐小声回答,“昨晚儿”。老汉气愤地嚷道:“坐碗,还坐盆哩!”老汉上去就给儿子一个耳光,“我再问你,多暂回来的!”儿子这才醒悟,高声应答:“夜来黑下!”
“夜来黑下”,当地话就是“昨天晚上”;“多暂”是“什么时候”的意思。这个故事,三里五村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它教育人们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乡音,不能忘本!
“二嫂,你这地里种的嘛吭子?”“嘛吭子”是“什么东西”的意思。
“为这地种嘛吭子,俺跟你二哥商量了半天。种山药吧,你二哥不在家,俺又没那么大力把,太费劲;种棒子吧,棒子籽太戝,卖不出钱来。末了决定种长果。”当地话:山药是红薯,棒子是玉米,长果是花生。说到这里二嫂的话匣子又打开了:“都说麦茬长果生长期短,长不好,这不俺看这地墒情还算不大离儿,用免耕播种省点事,就是长得草多,真是腻歪人。”
“你怎么不用除草剂呀,那多省事。”杨冬不解地问。
“除草剂不管总么说都是化学玩意儿,能把草毒死,那毒性得多大呀。”二嫂说着,表情严肃起来。“咱把长果卖给人家,人家吃了打了除草剂的长果仁,浑是吃了长果加工的食品,万一有个好歹,总么对得起人家。”
“二嫂说得对。做人要有良心,种庄稼也得讲诚信。”杨冬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