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手抖翻篇,钢笔的墨水滴在新一篇的新一页,感谢上一篇的人与事。
上周六上完产品训练营后,和几个广州朋友和远从珠海赶过来的朋友小聚,从木鸟短租上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民宿,打算high一晚。亲身体验了一番民宿短租,今天就来聊聊民宿短租市场吧。
民宿是什么,短租是什么,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某度上有详细解释。
我们租的民宿两室一厅,六七十平,四张床,保守估计可以睡五六个人。接近400元一晚,摊下来一人就几十块钱,很便宜!!!我偷偷给老板算了一笔账,一种是房屋自有,假设一平买了2w,60平120w,一晚400块,假设水电成本和人力成本等50块,按行业估算30%的入住率来算,大概要31年才能收回成本;另一种是转租,假设房东原租金5000块/月,算下来一间房屋每个月的净利润是-1850块。算完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玩意现在来看赚不了钱啊。当然,此时此刻大家看完这些数字后,肯定会想,黑黑你可能算错了。我也只是做了个估算,重在还原那天晚上的计算过程,我自己都没把握,但是,即使错了,也不会偏离很多。
这玩意现在赚不了钱,为什么还有人往坑里跳呢?
黑黑先带大家来解剖下民宿短租产业的利益相关方。
房源供给端:房东
信息供给端:途家、木鸟短租、小猪短租等APP
需求端:有短期居住需求的用户
竞争侧:酒店、旅馆等满足出行居住需求的提供方
房东能获得什么?
闲置房屋出租带来的租金收益+场景入口流量
途家小猪等能获得什么?
其它垂直平台能得到的+“住”领域的大数据
用户能获得什么?
享受“住”的消费升级
酒店旅馆等失去什么?
客源!!!
最近半年,乐视生态火起来了。乐视想把智能电视打造成一个场景入口,看似牛逼,但黑黑不负责的预测,未来会火的一种说法会是民宿短租是一个更大的场景入口。你可以反驳说,酒店旅馆存在这么多年,它们成为场景入口了吗?1.用过去不作为和模式陈旧去狙击新事物,是跳不出思维怪圈的表现2.酒店是从前端到后端都极其强调标准化的一个产业(即使橘子水晶等情趣酒店,表面看个性十足,但背后的管理思维还是标准化),而民宿短租不然,后端需要标准化,但前端的强标准化并不是用户所期待的,因为民宿大多是营造家的感觉,而用户心中对家的认知是:每个人的家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实物还是家庭关系。
“住”的大数据就不用说了,而且会比酒店行业采集的大数据更广泛更深入。背后逻辑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住酒店和住家里的行为是有偏差的(即使很多酒店都在努力营造家的感觉,这一点先表扬下香格里拉),你可以YY一下,你在家可以做什么事,你在酒店又可以做什么(好尴尬,不忍直想)。
回过头来,再去看看我刚开始算的那笔账,是为房东算的,表面上房东是亏的,但是背后还站着途家小猪等平台方,途家等背后还站在一堆资本。你们可以想想,滴滴刚开始是怎么“照顾”司机的,可以类比下,我就不赘述了(打字忒累的)。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内心应该会有一种感觉,这玩意非但不赚钱,而且还烧钱。对的,没错,目前阶段来说,消费还没升好级,产品还没打磨好。这玩意的发展其实是不能心急的,因为和出行市场不同的是,短租市场是很重很重的,出行是高频,而短租是低频。因此,黑黑又一次要不负责任的预测,在短租市场,做品牌比做产品要重要那么一点点,当然品牌和产品并不对立。
至于竞争侧我就不分析了,没深入了解,也不知他们是否真的有紧迫感了。
最后,总结一句:人是逐利的,也喜欢画大饼,这玩意现在赚不了钱,又如何呢?
黑黑写于2016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