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大同 星期三 晴(21℃/3℃)
(简书日更198天/总日更1288天)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设置好的内心秩序,并借助它在无序的生活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只是有些人的平衡常常被打破,有些人则能找到更稳固的支撑点。
任何事物都在遵从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最终也都是在找一个平衡点,快乐和悲伤,勇敢和软弱。
如今的生活就是这样,在突然打乱之后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但没有自暴自弃,就一边寻找,一边把握当下,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其中滋味,在经历情绪的时候,很痛苦,经历了也觉得还好。
内心的秩序带来更稳固的内核,也就是更稳定的自己。但内心秩序感强的人,一旦秩序被打破,会有比较大的反噬。
越是处于低谷之中,越要想办法维持生活的秩序感,这样才有可能尽快恢复状态,而自暴自弃会使处境更糟糕。
一个总是打破自己承诺的人,会活在不断打折扣的旋涡里,对承诺打折扣,对事业打折扣,然后真正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东西也会越来越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信念与信心也将消耗殆尽。
定了一些目标一定要实现,一时实现不了,可以延迟时间。说不吸烟几十年不碰,说不喝酒就不会喝酒,这是原则也是秩序。你说不做就不做,才能有所成就。
我自己就是总是打破自己承诺的人,很多时候存在侥幸心理。我觉得很容易改变,很容易动摇。看上去很有主见,实际上又想寻求别人的认可。好像能看到这些不足,却很难改变。
现在的工作就如此,为了一些不必要的理由不断妥协,最终结果就是我成了免费的劳动力,给我不断的加工作量。年轻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原则、边界,避免被道德、情感绑架,才能更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承诺并不是顺应内心的,或者被发现是违背良知的,打破就无需负担,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曾经的过错总比坚持现在和未来的过错更理智,但是有时代价可能太大,需要勇气来承担。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