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的《论语》学习算是热身,第二周渐入佳境,逐渐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课并记录所学内容。
通过这周的学习竟然能脱口而出类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意是说,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这是强调领导者要做好表率和带头的作用。
此外,更多的收获是把以前遇到的一些关于生活和职场的问题再次进行复盘,找到了答案。
比如跟闺蜜的相处有些时候总觉得不舒心,明明是为她好,但是无论怎么说就是不领情,一直想不明白原因是。当这周课程学到一半后,我终于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苦恼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意思是说: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总的来说,这周的学习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接下来更要用心学习和体会,融会贯通,将知和行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以下是这周的学习内容。
1.中国人为什么不爱打官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
孔子说:“根据不完整的供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从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我更看重的是有没有让诉讼案件根本不发生的方法。”
我的体会: 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诉诸法律是越来越多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手段。
当作为中间人进行调停时,当然要尽可能的听取多放证词,尽量做到公允公正,这才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和威望。
2.职场瓶颈期可能来自“惯性思维”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
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我的体会:在当前公司做外贸销售已经10年,还记得刚入职场或者换部门前几年,工作干劲十足,创新的想法也时常冒出来,就在去年也都还充满干劲和动力。
然而今年因为大环境不好,客户不是很给力,加上自己也有点疲倦,做事提不起精神,为了让KPI好看些,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一些日常的流程应付和工作上,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也越来越少,这就是瓶颈期的“惯性思维”。
为了让自己尽快走出这个阶段,能想到的就是继续懒散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休假外出旅游,让身心放松下来才能继续上路走的更远。
3.成人之美:“好心”和“伪善”区别可大了.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①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
我的体会:当微信成为日常沟通工具以后,会经常收到一些亲戚朋友发来的给朋友圈点赞的请求,有的是孩子参加某项活动集赞,有的是为了购物省几毛钱帮商家做推广,这个过程中需要在成人之美和成人之恶中作出选择。
遇到写的好的文章和动态,我会毫不吝啬点赞甚至赞赏,这是对原创者努力的肯定和鼓励,但是遇到那种为了一点点好处帮商家做推广搜集新用户信息的请求,我会将其忽略或者间接拒绝。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季康子为盗窃事件多发而苦恼,来向孔子求教。孔子对他说:“如果您不贪求太多的财物,即使奖励他们去偷,他们也不会干。”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想到用杀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就会好起来。君子的品如风,小人的品如草。草上刮起风,草一定会倒。”
我的体会:在工作中遇到过有利必争的同事,虽然得了一时的好处,但是往往会造成同事对ta的成见,印象不好,长期来看大家给予的支持不够,很容易影响工作的高效开展。
但是也有另一种人,他们看上去与世无争,眼光长远而又努力,处处谦让为别人着想,短期来看像是大家眼中的傻瓜,但是这种人往往是收获是最多的人,身边的人会乐意跟这样的人靠近,遇到问题时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要锻炼自己如风一般的品质,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提升自己进而影响身边的人。
5.有名气不等于有实力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我的体会:听长辈说要学习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内心明事理做事有原则,与人交往时能替人着想,言必行,行必果,做到知行合一,这应该就算孔子说的达吧。
而有些所谓的网红,名声大噪,做事表面功夫十足,到私下吸du嫖cang,做事毫无原则,虚有其名,这应该算是“闻”的一种表现吧。
6.先事后得:莫问结局如何,但求落幕无悔。
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tè]与?一朝[zhāo]之忿[fèn],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
我的体会:工作这些年遇到过两种典型的同事,一种是入职后做事低调不怎么提要求的,另一种是一入职就提各种要求的人。前者更愿意做出成绩后再向公司提要求,而后者喜欢在做事前先谈好条件,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消极怠工甚至辞职走人。
前者就是孔子说的先事后得,辛劳在先,享乐在后。后者则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不顾自己的职业发展,只为了一时气愤而陷入迷惑之中。
7.举直错诸枉:领导者要打造公司的“一致性”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ì]。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zhì]。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 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yī]尹[yǐn],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我的体会:目前的直属领导从来公司就很喜欢她的做事风格,前五年虽然没在她的部门工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她组织请大家吃饭我都会莫名其妙的参与其中。
四年前差点离开公司,在最后一两天居然因为这位领导伸出的橄榄枝留了下来,在她手下工作这几年对她的了解更加深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情商高,与人和善,对下属知人善用,而且能不断保持学习,很庆幸能遇到这么一个好领导。
8.做朋友,最重要的是靠谱。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我的体会:对于我的闺蜜和关系最要好的同事来说,我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靠谱的人。首先他们取得成就时会替他们感到很开心,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倾听并分享自己的建议,如果他们不听,一般不会再过多干涉,彼此之间的分寸感还是有保持。
之前跟父母会因为一些做事的方法不同而尝试强加自己的意志给他们,当他们不愿按自己说的做会很不舒服,但是也还好只是嘴上偶尔说说,没有做其他任何的干涉,现在看来没有过度干涉是明智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做事方法,作为子女只需管好自己的家庭,他们需要帮助时站出来善后解决好就行。
9.如何让优秀的人为你工作?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老百姓才愿意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对工作倦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领导者先给下级各个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贤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人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我的体会: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想要下属做到的事,自己要带头先做到,起表率作用。同时,要能容人下属犯错,特别是小的错误要看在眼里,让下属自己去解决,学会借下属的手做事完成设定的目标。
10.名正言顺:让初心成为前进的指明灯。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问:“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我的体会:如果我是一个领导,会先把手下每个人的职位职责定下来,明确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目标,负责的市场和主要工作,以及以书面的形式定下来那些事情下属是有权利决定如何做,让下属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1.居其位,谋其政。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 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这个人真是个小人啊!居于上位的人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会背负幼子前来归服,何必要自己知道怎么种庄稼呢?”
我的体会: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会决定其眼界,认识到人的精力有限,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落到实际做事上面,往往就会忘乎所以,掉到繁琐的小事当中无法自拔,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浪费了好多时间。
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好多年,今年才逐渐开始转换角色,学着从个人转变到团队上,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关于利弊,轻重和人心的考验,只有一个坎一个坎的迈过去,才算是过了自己内心的考验和纠结,这时候才能更多地让注意力集中在全局性的战略和方向上,而不是一些细枝末节上。
所以这么看来,我不觉得樊迟关注农稼是所谓的小人之道,只是他所处的阶段还不具有居上位者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12.学以致用,才是真本事。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说:“一个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国家也能顺畅运行;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我的体会:我公司的领导可以算是一个“其身正,不令其行”的人,他做事言出必行,做人有情有义,平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是公司也在不断的增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逆流而上实现大幅增长,这是他营造的环境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