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朋友阿勉跟我抱怨说,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呢?
他在一个创业公司上班,工作的氛围很好,没有上下级之分,小伙伴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融洽的关系下衍生出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工作之余无论干什么,总是一群人集体出没。
阿勉说自己不好拒绝,只能一一赴会,生活便完全被同一群人占据,没有了私人空间,更有趣的是,当后来公司经营不佳,小伙伴集体出走,阿勉还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这群小伙伴的大家长,各种吃饭唱K喝酒的活动络绎不绝,大本营就设在阿勉的公寓里。
对此阿勉内心其实有很多想法,并不像外人看来那么快乐,他说这种千篇一律的聚餐完全没意思也没没意义,没多好的人非得天天凑一块谈天说地,说着各种惺惺相惜的废话,回想起来都觉得尴尬。
跟我吐槽了一堆,转眼阿勉就说:“我是不想让别人觉得我不合群啊,在公司的时候如果我不去参加这些那些活动,可能我就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状态,独自一人不知如何是好。”
阿勉的生活印证着那句:“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他完全没有了独处的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愿意且舒服的事情,静下来思考自己,跟自己对话。现在每天回到家只是觉得好累,一天又这么过去了,身心俱疲,也已经没有动力去做其他的事,只在不停的抱怨,尽管心里一清二楚,却走不出这困境。
听完后我内心是这么想的:人生这么短,何必活得如此之累,为什么非要勉强做一个似乎合群的人,却不能愉快的选择“做自己”。
明明不喜欢去应酬,但是今晚的活动大家都去了,尽管自己身心俱疲,你也只好硬着头皮参加了。
明明不喜欢小动物,但是因为朋友养了,你每次见到都要装出一副“你家的喵星人好可爱”的样子。
明明不喜欢肥皂剧,但是发现公司所有的小伙伴都在看,你不看,闲聊的时候就没有了共同的话题。
许多多多的明明不喜欢和但是,背后是自己两难的选择,但面对着集体的影响,你害怕自己就此被人群抛弃,最后又不得不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融入你不想涉及的生活。
做自己,好像都成了理想指标,阿勉只是其中一个,在身边形形色色的一切之中,有太多人在迎合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2.
有人说,轻量级且小而美的关系,才是生活里最赞不过的。
如果你讨好不了全世界,为什么不试着讨好自己,让接触和需要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想接触并且值得接触的。
而非盲头苍蝇一样,哪里有一群人,就往那里埋头栽去。
小菁,一个90后的妹纸,在一家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上班,偶尔加加班,小日子过的有声有色。而每一个公司,都会有集体生活,公司群里经常会有发起的团建活动,但小菁往往都是选择不去,如果去,也真的是因为感兴趣才前往。
我故意问她,你不会觉得不好吗,公司的活动你几乎都不参加的。
她回我的是,我不想去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呢?毕竟时间可贵,身心健康更可贵。
我好奇那句身心健康更可贵,小菁的解释是,在一天中,我把一半的时间都奉献给工作了,身心都是,我需要跟自己独处,我也需要跟自己想要接触的人谈天说地。
所以小菁的生活里除了工作的人群,也有自己一群有趣的朋友,她可以一个人去看喜欢的电影、话剧、演唱会,也可以偶尔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乐相处。
看似不合群的小菁,不用耗费时间精力去曲意逢迎任何人,喜好全由自己安排,她有着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看书、听歌、看电影。不经意间的上进与充实,让她收获了事业与爱情。
上司并没有因为小菁的独行而有所顾忌,反倒发现小菁很有性格,在公司一路成长,给予了小菁升职加薪的待遇,在不断变成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小菁也找到了很好的伴侣。
没有什么是想当然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世俗的观点去看待,你必须要合群,不然会被人看不起,你不能拒绝,不让没有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但其实,不曲意逢迎的你依然能有属于自己很棒的生活以及生活圈子。
相反,如果去勉强自己到哪里都能合群,只会让你在不同的场合里,不得不说些俏皮话,不得不因为明明不好笑的话而假装开怀大笑,但你知道,你一点都不会因此而快乐。
因为你努力去讨好全世界,到最后往往都是讨不好自己的。
3.
相比其他一线演员,陈坤从厂花到胡八一,作品数量不算多,可是只要有作品上,就能成就影片里的经典角色。
陈坤版的胡八一,火锅英雄里的刘波,观众们都能感受到他的蜕变,对于角色的把控,游刃有余,人们不再局限于只对他那盛世美颜的欣赏。
在商业化气息如此厚重的圈子里,能放下抽离出来去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事,想必很难。毕竟休息的时候,可能会错过一部部商业大片,广告邀约;毕竟置身于名利场,少有人可以全身而退。
但在陈坤看来,与其迎合市场一部接一部的演,被观众诟病圈钱,参加各式各样的名流聚会,抢占网络的热点头条,还不如适时休整,再扬帆起航。
再者,生命中不止有事业,还有自己。
褪去种种光环后的他,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旅人,他可以号召“行走的力量”,带着志愿者徒步远走西北感受大自然,在脚步中砥砺自己的身心,也可以安安静静做一个普通的素食者,在佛家真言中体悟人生。
在这个镁光灯下聚焦的娱乐圈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合群。
如他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里写道: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
而我们便是自己生命的行者,也同样要在孤独的行进中变得更好。
那些生活里所谓的圈子,所谓异样眼光和背后议论,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没有他们,你依然活着,并且能精彩的活着。
更多时候,你需要的是抽离大千世界的独处,在独处中直面自己的内心,在独处中为自己而活。
4.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为了满足别人的眼光和期望,宁愿放弃独处的自由。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多交朋友,别不合群,同时我们也曾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我们会三五成群的在一旁议论:你看他好怪,闷蛋一个,老以为自己了不起。
那时候开始,我们也就诚惶诚恐的不希望自己成为被人议论的那个人,于是我们学会了随大流,学会了圆滑,学会了在人前怎么伪装自己,甚至为了不被群体排斥在外,我们宁可放下个性和执着,只为了自己能够在群体中安顿下来。
最后,我们并不快乐,而且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东西,成为了自己内心曾经所鄙视的人。
这些都是我们对自我和世界最大的误解。
如许晴所说,知道自己喜爱什么,而不是一味顺从他人的期待,你的灵魂才能保持活跃。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合群而浪费时间,而忘记了去顺从自己的生命诉求以追求内心所渴望的人生。
其实,当你不再害怕别人的眼光,开始尊重内心所思,懂得取舍,接纳孤独,学会拒绝那些无用的社交的时候,你并非不合群之人,你只是懂得了选择,选择自己的人生,掌控时间,因为你做到了思想独立,你会因此变得更好。
世俗所谓的合群只是个谎言,它企图将你变成面孔单一,思想一致的绵羊。
而你就是你,作为独一无二的灵魂,不必太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