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被这本书里提到的书而引起兴趣,接着会在看完这本后接着看提到的那本。《安娜·卡列尼娜》就是我在看完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后接着看的。
对于《安娜·卡列尼娜》,当然知道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只是并没有看过。不得不说,有时候看一本书也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我想看这本书的兴趣是由《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罗琦琦和关荷的对话引起的。
关荷的问题不容易回答,我想了想后,问她:“你看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吗?”
“看过,不过很不喜欢,男的自私,女的怯懦,我更喜欢《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是我最喜欢的书,我在初三的暑假看的这本书,连续看了三遍,可以说它颠覆了我的爱情观。”
关荷做了个疑问的表情,我说:“渥伦斯基很爱安娜,爱到不介意她已经结婚生子,也不介意自己会名声受损,他们可以说历经重重波折才终于走到一起,他们绝对拥有世间最真诚的爱情。可是结果呢?当渥伦斯基真正得到安娜后,当两个人绚烂热烈的爱情落实到一日又一日的现实生活中时,激情退却后的渥伦斯基发现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他开始渴望拥有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明明安娜仍然是那个曾让他心醉神迷的安娜,可他因为后悔为安娜所放弃的东西——家族、社会地位等,他开始对安娜心生不满。安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尽,以牺牲生命的方式报复了渥伦斯基。渥伦斯基后半生肯定再得不到心灵的安宁,可值得吗?”
“你很讨厌渥伦斯基?”
“不,我不讨厌渥伦斯基,他并不卑鄙,也不是坏人,否则他不会因为安娜的死而终身受到心灵的谴责,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所有正常男人的想法和做法,托尔斯泰只是将正常男人在他
身上写实地放大了。男人只有可能为爱情活一瞬,绝不可能活一生。在他们的生命中,事业、家族、社会地位都会比爱情更重要,如果当时他没觉得重要,认为爱情更重要,请相信我,那一定是幻觉!”
关荷听得全神贯注:“那安娜呢?你同情她吗?”
我说:“我也不同情安娜,爱一个人没有错,女人的生命本就因爱情才多姿,可是,爱一个人爱到迷失了自己,那就一定是错的。女人总是喜欢为爱情自我牺牲,却不知道等她牺牲到只剩下爱情时,也是爱情离开她的时候。男人永不可能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所以,女人也就必须不能把男人当成生命的全部。安娜把渥伦斯基当成了她生命的全部,结果却是害死了自己,也让渥伦斯基终身不幸,安娜她爱得很失败。”
当我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又再次看了一遍译者前言,其中提到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给安娜安排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有人责怪他对女主人公处理得太残酷。对这个问题作家解答说:“这个意见使我想起普希金遇到过的一件事。他对一位朋友说:‘你想想,我那位塔吉雅娜跟我开了个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这样做。’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可以说同样的话。总的说来,我那些男女主人公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我本意的事来:他们做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我所希望他们做的事。”
我的想法:好的人物的人生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人物自己活出来的。作者只能控制他是谁,但是不能控制他做什么事。当笔下的人物真正有了鲜活的灵魂,它的意志与行动便不受作者的控制,那是一种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的行动的必然,这时候,笔就会自己书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