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关键处,选择需慎重。
上一周,正在高三倒计时的朋友小T可愁坏了。
每年3月,是各类高考单招报名的日子。能够早一点儿脱离苦海,还能享受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力自然不小。
小T勤奋上进,成绩中等,家境一般。老师和家人一致推荐她报考师范类单招,可以选择省内的几所师范院校,毕业以后,自带事业编制,作为交换,要在乡村小学工作满6年。根据往年的情况,相对比较好考。貌似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何况还有老师和父母的背书。
这真的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吗?
不一定!
咱们试着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1、为什么会出台师范类单招政策?因为现在的师范院校,生源难以保证,招不够学生。
2、为什么师范类专业招不够学生?因为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认为读师范类的专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3、为什么单招的目标岗位是乡村小学老师?因为大多数普通毕业生,包括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去当小学老师。
4、为什么有了包分配、学费减免、自带编制等等诸多的优惠条件,依然相对好考?因为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认为选择这些暂时的诱惑是得不偿失的。
不去管别人,只考虑我们自己,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至少有两个较为靠谱的方法。
1.数学法
连续创业者、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有个观点可做参考,“添加必要的条件”(以下略有调整)。
对于师范类单招来讲,我认为必要的条件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必要的条件),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是否喜欢平淡安稳的生活。
热爱和喜欢的程度,从1分到5分,依次递增。肯定为正,否定为负。
两项得分相加,就是该选择的分值(分值区间为-10分~10分),分值越高,越值得去做。
2.经济学法
经济学认为,成本,是你所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大的那个。
那我们就来看看选择师范类单招,所放弃的选择有哪些。
(1)选择省内的高校,也就放弃了在全国的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的城市不算,因为小T暂时不具备相应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尤其是一线城市学习、生活3-4年的机会。这几年对开阔一个大学生的视野,作用是巨大的。
(2)选择师范类专业,就放弃了学习其他专业的机会。放弃的这些专业里,有的是自己喜欢的,有的是近期好就业的,有的是长远有前途的。
(3)选择走单招之路,就放弃了毕业前更多的出路。这些出路包括,出国、考研、选择就业城市、选择就业行业,以及选择就业岗位。
(4)选择自带编制,就选择了3-4年无压力的生存状态,放弃了朝气蓬勃的成长期。大学几年,正是探索未知世界,学习知识技能的好时光,因为有了编制这个保险,不用愁找工作,学习求知的动力很难不受影响。有了毕业去向的限制,校园里本该浪漫美好的自由恋爱,都要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5)选择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待够6年,就放弃了持续快速成长的大道。刚毕业的几年,本来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却因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不得不陷入办公室政治,为了争抢6年后极为不确定的调动而勾心斗角、耗心费神。即使调动成功,能回到县一级城市就算不错的了,更难恢复的是“精气神”。
(6)选择在乡村小学待着,就放弃了选择婚恋的地利优势。通常情况下,城市越大,高素质人群所占的比例越高,找到合适婚恋对象的几率也越高。长期待在乡村小学,要么不得不在十里八乡范围内筛选对象,最终长期留在乡村;要么谈一场旷日持久的异地“马拉松”。
除了以上的6个方面,你放弃的可能还有更多。这里头价值最大的那个,就是你选择师范类单招之路的成本。
决定人生走向的紧要关头并不多,往往只是屈指可数的几个选择,而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其中的第一个。
先去见识一下世界的精彩,体验人生的无限可能,再主动选择回归田园的宁静恬淡,与从一开始就选择待在乡村小学的宁静港湾里,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高考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好在这一步可以反复走多次。一次没考好,可以第二年再考。这方面的例子还真不少,马云高考失败了3次(数据来自于马云3月23日在马来西亚“环球转型论坛”上的演讲),李笑来第1次高考也是失败的(事例来自于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老家有个哥哥,参加高考3次,现在博士毕业多年,已经是某“211”高校的教授了。
即使考上了不理想的学校,依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继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我的几个好朋友,上的是大专,有的选择了专升本,有的选择了同等学力考研,现在他们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希望小T同学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轻松应对高考,考出自己的水平,朝着下一个阶段性目标,继续前进……
你认为高考志愿中的城市、学校、专业等等,哪个最重要?留言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