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考上北大的寒门学子王心仪发文感谢贫穷,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褒贬不一。
先是传统官媒几乎一边倒的好评,不吝各种赞美之词:阳光乐观、自立自强……
随后,自媒体开始发声,借《药神》之势,集体痛骂贫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褒者,或是真心被王心仪的乐观坚强所感动,发自肺腑地点赞,亦或是出于其他目的,例如舆情导向。
贬者,或是被贫穷伤害太深,有切肤之痛,亦或是出于其他目的,例如标新立异,贩卖焦虑,吸引流量。
我非鱼,不知鱼之乐!褒与贬,基于何种考虑,未可知也。而以上不过是我的臆想——就像他们臆想王同学该不该感谢贫穷一样。
感谢贫穷,错了吗?我没有答案!
我不过想蹭下热点,浅谈“稀缺心态”。
稀缺,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最常见的稀缺就是时间不够,贫穷。例如:时间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钱太少,需要支出的项目太多。
专注的得
先来看看一个小实验:
实验人员雇佣两组本科生来校对3篇文章,学生们的收入以校对出的错误数量以及是否按时完成任务为依据。
学生们拿到的是3篇相同的文章,同样要求3周内完成任务。不同的是,A组的时间要求较宽松,只要3周结束之时上交所有3篇文章就行,B组则对完成时间有更严格的限制,要求每周上交一篇校对完成的文章。
实验的结果是,有时间限制的B组更有成效,迟交的情况更少,校对的质量也更高。
营销实验中也有相同的情况,不会过期的优惠券使用率远低于有截止日期的优惠券!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限制时间,从而产生了时间稀缺,而稀缺会产生专注红利,可以让人更集中精力去做事。
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时间不够,期限将至,我们反而更能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手头上的工作。
贫穷让我们更能感知金钱的价值,努力将一块铜板掰成两块花。身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成为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
所以感谢贫穷,没错!
真是这样吗?
管窥的失
用对错来衡量,略显幼稚,更理性的衡量方式应该是得与失。
专注有得,但随着而来是管窥的失。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稀缺创造出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而这一目标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
研究人员对印度甘蔗农民丰收前后智力和控制力进行测试,发现同一位甘蔗农在收获前(贫穷时)的智商水平会出现下降,而且会变得更冲动。
贫穷会让人提高对金钱的关注度,从而形成心智负担,降低智商。
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但也导致了我们我们的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稀缺,让我们更加专注,但也更容易钻牛角尖。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我们太过于专注砍柴,就会忘记停下来磨刀。
贫穷,促使我们想方设法把一块铜板掰成两块,却忘了除了“掰”,我们还有更好地“生钱”办法。
稀缺会带来专注红利,也会形成智力负担,有得有失,难说对错。
最后,“稀缺心态”是基于群体行为的概率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样本足够大的群体,对于具体个体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感谢贫穷”只要是王同学真实意志的表达,那绝对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本期推荐阅读《稀缺》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