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监考那天我正做着三年级的语文卷消磨时间,有道选择题差点被一起监考的傅老师扣了分,智商正在“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与“人心齐泰山移”这两个选项间经受考验的时候,突然收到两条重磅信息,鼓励我去写作接力。
我是一个不爱发声的人,本来以为这是一个优点,现在看来不尽然,只好拿这不及三年级的语文水平出来咋呼了。可能是年龄原因,喜欢简明扼要,经常被简单的只言片语打动。这种“打动”是让你的想法瞬间改变——付诸行动的改变。
“纹丝不动”
还记得这学期大伙儿分批次、必打卡、挤在录播教室,严肃训示的师德师风大会吗?人多教室小、空气不流通,廖校内心已经风雨欲来表面还要挤出一丝阳光普照,欧主任在旁巡回打卡记录,画面就像传销头目开会发布业绩(不要上纲上线,可能是受了近期微商新闻的影响),让我想起小学时补奥数课的环境那么恶劣,小朋友们手碰手的挤在一起记笔记。想不到我熬过了没有双减的童年,却换个角色还在复习着当初的场面。会议快结束时欧姐说:“网上继续教育这事,大群里再三呼唤,就是有人纹丝不动。”此言一出,我就像遭蜜蜂居了一下,心虚了:“好家伙,她是不是偷看我了?咋晓得我滴点儿都没看呢…” 于是那一周,我就在“不睡觉也要看完继续教育”的状态中度过了,一想起“纹丝不动”就像头悬梁锥刺股那般精神。 我想如果不是欧姐这个用词,我可能还要稳两天。
“豆应该是嫩个的”和“囊个选都是错的”
我有位语文老师,在她同龄人中算是美到了极致。论形象,是美人在骨不在皮的类型;论谈吐,从来都是云淡风轻,不涉任何沉重的社会问题。重庆人,但普通话极好,对话不喜长,往往都是听人聊完后才吐露那么几个字,也不追求文采。刚生了孩子那会,保险成了我的刚需,老师把她的同学兼代理人T大叔推荐给我,此人心直口快,火爆的重庆味儿,我们对产品的理解总是不能达成一致,三人茶饮,聊到争执处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歇口气饮两盏茶,这时老师就很平和地使用重庆话说:“其实,啥子事情,豆应该是嫩个的才对,你不觉得蛮?”多轻巧,和古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不是一样么,没有文邹邹,却是烟火气,大俗大雅。
一对师生长大(变老)以后就成为了闺蜜,家庭生活一直是热门选题。已婚已育女们最是了解生活的一地鸡毛,当我幻想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老师也是轻描淡写又仿佛痛心疾首地哼了一下:“哎呀,囊个选都是错的!”表情里透着生活的酸爽和诙谐的自嘲。回想这句话,30+的亲们会不会觉得越品越有味道呢?我猜如果换了廖校,绝不会这么轻易暴露生活的真相,定要在现实上给你搭一层透着月光的纱,她要让你jio得,勒些苦,摁是吃起来都是高级的味道!
“不能坐在这里等”
十年前,回成都来泡小,结识了建校初期的第一批家长,彼时的家长素质相对整齐、有要求有眼光的同时还懂得珍惜,更是一座移动的资源宝库(不是物质资源,是可贵品质)。一次和朋妈带着学生信息来到顺城街的少年宫希望能以集体名义报名比赛,经办人姗姗来迟、漫不经心,说我们人数太少不予办理。我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这时朋妈继续再找上一级,上级开会,我们就来到会议室门口坐等,时间一点点流逝,除了茫然,越等越想放弃。朋妈发现里面的会议有个间歇,猛然起身:“不能坐在这里等,没有事情是等就来的。”直接冲进去找到里面的领导出来协商解决了此事。现在看来的小事一桩,对当初的我很有触动,至今我都不时想起朋妈的这句话。
简洁又恰合时宜的只言片语,充满了感染力,生活中鞭辟入里的箴言往往就藏在平凡的言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