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给志愿者看一份含有40桩琐事的清单,都是一些短句,如“鸵鸟的眼睛比脑子大”。
他们中的一组人被要求把内容输入电脑;第二组除了输入,还被要求记住这些内容;第三组,输入内容并被告知这些内容将存储在电脑上;第四组人,被告知任务完成后输入内容会被即刻清除。
那么哪些人在录入完之后,记住的短语更多呢?我们肯定会觉得是被要求记住的一组。事实并非如此,那些被要求记住和没有要求记住的人没有显著的差别。反倒是那些被告知完成后会被删掉的人,记住了最多的短语。
这就叫作“谷歌效应”。大脑认为信息被储存起来就是记住了,但事实是大多被遗忘了。 当知道信息再也查不到了,不能够很容易找到的时候,大脑才会努力去记住。
这就是为什么调查显示在今天大家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脑子里储存的知识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2013年,费尔菲尔德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向了同一问题。他们注意到,博物馆的游客痴迷于用手机拍摄艺术品,但对观赏画作本身的兴趣却越来越低。
于是,他们在博物馆进行了一个实验。
对于参观者有些人要求拍下画作,有些人只简单做笔记。第二天,询问两组人对画作的了解情况,发现拍照的学生在辨别画作、回忆细节等方面都表现较差。
如今在各种课堂、演讲上我们都在举着手机拍照,觉得拍完就够了。但实际是,拍完就不记了,甚至都不认真听了。今天任何一个人随便翻翻手机应该都有各种各样拍下来的、截图的知识,但是再也没有看过。
拍照让我们留住了无尽的记录,但根本没有留住记忆。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掉手机认真听,也可以用笔做点记录。不认真听,机会就没了。在当下能听进去,吸收的哪怕只有一点,也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是留下一堆再不会翻看的照片。
《知识大迁移》
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