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中闺蜜告诉了我她进入考研复试的消息。
每年3至4月,是考研复试的时间,欢喜的人似乎比流泪的人多,大多数人总能如愿以偿。走这条路的同学,很多已经一条腿踏进了研究生院的门槛,虽然其实大多数同路人,都在初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哭晕在电脑桌前。
身处在一个因为高校扩招而使得进入二本院校更加轻松的时代,大学学历已经越发不值钱,我们花着更高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住在甚至比不上很多高中宿舍的屋子,蜗居在没人知晓的二三线小城市里,争着严重贬值的学历认证,被稀释得感受不到的学院教育水平影响着,授课老师里还有满口荤段子的南郭先生,辅导员的管束让大学变成后高中时代,他们让我们一边自律自学,一边指导我们怎么蒙混过关。
于是所有大学生从进来这里开始,本身就打着升学的算盘,每年考研,就是四年之后他们用奋斗一较高下的时候。有人靠努力,不出意外赢了战争;有人刷爆了人品,从此离开了简历上最高学历只能写二本的命运;有人拼尽了一切包括健康,可是成功不按套路出牌,偏与他们擦肩而过;有人懵懵懂懂混混僵僵,还不等醒悟过来,一次机会就此错过。
什么样的都有,赢得无可挑剔的有,输得体无完肤的有。本来与高中好友共同结成的三人考研同盟,随着天气回暖,她们都相继有了结果,我不免慌了,自己仔细一想,大概从去年的春天开始,我的路就被一点点偏差给带离了跑道,而那之后的事我从来没考虑过。
两个小时前同盟之一发来了消息,结果终于是好的。一个月前本以为都失去了希望的事,因为国家线足够招人喜爱竟然有了好转。每年都降五分的国家线,今年多降了,恰好把她抬上去,本来以为调剂很难,结果志愿学校没招满人,又恰好是等额录取。这下子八九不离十了。付出的努力或许并不比高考多,然而结果却比高考好太多了。
韦纳有一个成败归因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最能够控制的影响成功的因素就是努力程度。所以自小学起大人告诉我们努力才能成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的汗水够多,最后的结果总不会太差。只是我们长大才知道,爱迪生的名言还有后半句: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算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没用。再后来,我学到了心理学上很简单的成败归因理论,影响成功的因素多达六个,人们之所以强调努力,是因为只有努力可以被控制,而我越长大越发现,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越来越有限。
闺蜜很开心她得到的结果,我也觉得她甚是幸运,虽然还没有最终敲板,心里还有些不安,不过成功的果实多半还是会落到她手里。我想起了四年前高考报志愿的她,成绩明明还不错,却被不停的退档折磨出高烧,最后去了二本里的昂贵专业,整个大学也过得挺不容易,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人还在偏僻得没水没电的地方接受合资企业的培训。想到这里我突然很为她高兴,因为她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这一刻似乎刚才心慌的我也已经消失不见。
于是我对她说,恭喜你亲爱的,12年高考欠你的大学,16年考研终于还上了。想想这么多年,还真不容易呢。
她停了一会儿,发来一行字:嗯嗯,对,可算还上了。
接着我说了一句所有人都知道的话,然而它用在这里却很合适:人活着总是要走很多弯路的。有的路很艰难,有的路虽然平稳,却长久还磨人。
我却没想到,她接的话让我感动。
她说,时光欠你的,总会还你的,你也是一样,时光欠你的越多,最后还的就越多。
所以不要难受不要心慌,总会好的,要永远相信未来。
虽然前些日子有师哥的帮助才慢慢振作起来,可是近来重新开始之后,又感觉到了和去年类似的情景。不妙不妙,我又去打扰师哥。我说不好意思,只是有些心慌。
他说,认真就好。
我问他,认真了之后就真的能好吗?
师哥发了个白眼的表情,认真还不好,还有什么好。
认真,远比努力重要。
我也是这么告诉师弟师妹的。
大三的后辈走了和我们一样的路,明年的今天他们又是什么心情呢。他们老问我很多考研的事情,没有经历过的他们不懂的那么多,根本不是学院里每年一场的空泛的考研经验交流会能解决的。交流会总是会请来考研成功的前辈,他们能告诉大家的只有你要努力,除此并无他法。
我却告诉他们,努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对自己要认真。很多人成功了,他们不一定明白自己是怎样成功的,所以告诉别人他们靠的是努力;而大多数失败的人,却知道自己是怎样失败的,不一定是因为努力不够。我愿意传授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我亲自摸索出来的所有感受,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提醒他们路上会有的陷阱,叮嘱他们总有比成绩还重要的东西。我很可惜没有人曾这样帮我,可是我想我能够这样帮助别人。
能影响我们的很多很多,我们的努力和认真,只是为了让那些不被控制的影响降到最低。靠零和博弈组织起来的社会,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有着远超一场升学考试的难度系数,每天的奋斗打卡,是让自己分配到更好装备的必要步骤。所以相信自己,一年两年的弯路不是问题,时光欠你的,终会还给你,它欠的越多,最后该还你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