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 引导
该片段为我们工作中常见的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拆分一件复杂的事情,将其简单化,把未知复杂的事情拆分成若干熟悉简单的任务。将这些小任务重组为可执行的行动列表,即作业流程。
这么做的好处不仅可以简化问题,还能从情绪上促进问题的解决。反之,没有这种大事化小的思维,会导致做事情盲目,混乱。长期以往会导致情绪低落,消极怠工,陷入恶性循环。 - 边界
不适合明确、简单的事情,如:去楼下取快递。这些已经是熟悉简单的任务,无需拆分。
不过有一种简单到我们会忽略的事需要分解,就是低效率的小习惯。如我们每天都要使用输入法。大多数人都早已能盲打了,按说效率已经很高了还有提高效率的必要吗?很有必要,提高输入的准确度和速度,从人一生的角度来讲可节约不少时间,相当于延长了寿命! - 步骤
1.收集
收集完成任务的条件和资源。
2.分解
将任务化整为零。分解为熟悉简单在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
必要时可以列出相互的交集。以方便之后并行处理。
3.流程化
结构化小任务,找到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处理结果。任务分解后,有的任务的输出是其它任务的执行条件。所以要将前后级的任务串联,同类型、可并行的任务并联。组成一个任务块。
将所有任务块安时间或逻辑组合成一个任务流程。
4.执行
按照任务流编制方式执行任务。通过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开始,就能依靠惯性直到结束。
5.回顾
任务完成后可以对完成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反思过程中哪些时间被浪费了,为什么浪费了,以后怎么避免。
A1:
今年3月18号,我开展了一次以“探寻重庆工业遗迹”的摄影活动。这是去年底制订的计划。由于没什么组织活动的经验,组织的效果并不好。
主要问题和原因:
前期准备不够,对不熟悉的事情有习惯性拖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内部动力,导致执行力不足。
宣传不足,是由前期准备不够导致的,宣传期太短。活动前几天才发出通知。未考虑到审核时间(审核流程走了2天)。
现场组织力欠缺,活动场地位于长征厂,活动范围比预计的大。没有踩过点无,事先没有分组。现场临时分组比较随意了。
活动后简报拖延。活动简报要求时效性。这次活动后简报一周后才上内网。主要是习惯性拖延,成稿已是2天后。走内网OA流程后没及时跟踪催办。
反思背后的原因,我想因该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没能大事化小。最后,希望能够吸取教训,结合时间管理的方法将复杂任务简单化流程化。
A2:
申领首套房个人所得税退税
1. 收集任务完成的资源条件。
产权人向其个人所得税缴纳地的区财政局申报办理。并提供如下的资料:
(1)产权人的书面申请。
(2)购房所在区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出具的首次(含改善型)购房证明。
(3)身份证复印件(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
(4)住房产权证复印件。
(5)产权人与银行的购房按揭合同(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
(6)按揭银行认定的按揭本息支付证明。
(7)区地方税务局认定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
(8)审核全部符合要求后,产权人提供本人的开户银行、账号、户名(用于财政拨付资金)。
隐含手续:公司在岗证明,户口本。
通过已经办理过的同事了解到做这件事用到的条件资源。
公司人力资源部 条件拿工作牌
小区 打印房产证(那边有扫描件)
街道派出所(办集体户口原件丢了)
工商银行 打还本付息的流水
房交所,提申请需一周后才能拿到首次购房证明。 条件是身份证复印件,申请现场填。
地税,条件拿身份证原件就行。
区府,现场提交申请,审核。身份证、户口、银行卡、已经上述材料。
2. 整理
地域分布:由近及远,小区售房部,公司,街道派出所,工商银行,房交所,地税,茶园区府。
时间分布:
理论上房交所要去两次。其他一次可以完成。所以分成两个时间块。第一次处理大部分手续,第二次处理,先去领首次购房证明,然后去区府提交退税申请。
3. 流程化
按照时间将事情分为两大块。
第一块的计划流程:其中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注意:小区售房部财务9点半才上班,地税自助查税机中午可以查税。所以第一块流程排计划有两个子任务必须舍近求远。
时间9点开始,从公司开始然后依次去街道派出所、工商银行、房交所,此时预计上午时间已经过半,所以应当先回小区把房产证打印出来。然后去地税服务中心打印纳税清单,即使错过工作时段也不至于白跑,不会耽误下午的工作。同时可以利用在车上的时间来写作业(手动滑稽)。
第二块的计划流程:
9点开始去房交所拿证明,然后去茶园区府办最后的提交手续。
4. 执行
按照流程执行计划,如有突发的事情可以不改变大框架来修改部分流程。
5. 回顾
事情处理完毕后,及时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