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是人的内在特征。没有心性,他便不可能成为人。而心性往往又藏在人的潜意识当中,你可以去寻它,免不了要白忙活一场。而只有在你知道心性的名称和含义,面对一次次生活中的难题时,随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了判断,而后反思,才能够大体分析出自己的心性。当然心性也是不断变化和成长的,所以,它是个常变量,我们只能大致分析出它的轮廓,而并不能描绘出它具体的细节。
不止心性的具体细节模糊,它的出处也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心性乃是上帝之子的礼物,从你一出生下来便已随你呱呱坠地而来。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心性是综合的因素造成,除遗传学带来的部分外,还有部分需要靠后天养成。以为之见,更赞同后者。说跟遗传学一点关系没有,那简直就如同现在又开始辩论说地球不是圆的,是明知现实而又不敢承认的懦夫所为。因为遗传学就几乎等同于上帝或女娲,它创造了你。因此,你绝对会受到它的影响。而后天的心性炼成,也定脱不了干系,可以观察到,像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了必定很自我;从小家庭困苦的孩子,多早熟且能吃苦,知道挣钱不容易不乱花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就出于此。
既然心性有部分定了,有后天部分可以培养。那具体比例是多少呢?有没有给出一个标准。这方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得辩论。因为就算你说,心性只和后天有一丁点关系,也还是可以举出像司马迁,贝多芬,尼采等周边环境不好,但后来取得成就的伟人。但世界毕竟还是普通人居多,我感觉,心性的遗传和后天锻炼占比为6:4。遗传本来就将你绝大部分定死了,比如,你只能有一个脑子,两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你还得每天保证睡眠,你脑容量也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遗传学创造你的肉体和大部分灵魂。而后人因为跟别的动物不一样,它似乎全都是早产儿,刚出生下来后,它大部分意识形态还并未形成,而相较于小马驹,小狗,猫咪等一出生下来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自己走路,跑步。人则需要几个小时至一年时间学习走路。所以,人的可塑性是更强的。在刚出生至之后的几年,它是可以习得比其他动物更多的意识形态。正可以影响之后的心性。
那是不是说心性只有在小时候才能提高?长大后,就无能为力了。当然不是。小时候的影响的确至关重要。但我以为,小时候的心性提升大部分都是潜意识的,也就是说,你并不具备能力察觉它。并对它进行定向提升。而需借助成年人的定向培养。有时候,甚至成年人们也并未意识到心性的存在。只凭周遭相遇的一切,再根据感觉教导你。心性也就在这凭感觉的意识形态中完成。而当你长大了,有明察秋毫的能力之后,意识到它存在时。方能够开始定向锻炼和培养自己。但那时候你大部分的心性已经形成完全。想改变则当然不易,但并非不可能。需要的,只不过是更多的意志和不断的自我反思。
所以,心性当然能够决定我们这一生,它应于灵魂当属同等地位。但这并非说,心性就不可改变。好的心性也需要时间去积累磨练。人这一生,能生活在符合自己心性的环境中,自然是幸福的。但这强求不得,顺其自然便好。
你看,这最后我又说了句随心性的j矫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