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见一郎在书中说:“教育的目标是‘自立’”。想要让孩子能够自驱型学习,其实就是让孩子能够在学习这个课题上做到自立。接下来我们按照自立的三个条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获得学习自驱力。
第一,不干涉孩子的学习课题,让孩子独立为学习做出选择
岸见一郎多次在书中说到:“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来解决的课题。”孩子需要自己为学习负责,学习或者不学习,什么时候学习,怎么样学习都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正是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自立的第一个条件:独立做出选择。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不能横加干涉。一方面,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如果因为不好好学习,导致的成绩差,择校范围小,不能上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些责任都只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另一方面,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课题被别人介入,没有人喜欢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孩子也一样,父母随意不干涉孩子学习,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因为平等对待,父母在必要时给孩子帮助,孩子才会乐意接受。
岸见一郎在书中说:“学习方面的事情,父母还是什么也不说为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岸见一郎从未催着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他的儿子也对他不干涉自己学习的观点深表赞同。
教育专家尹建莉出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畅销700万册,书中尹建莉分享了自己对待孩子学习的经历。从女儿刚上小学,开始写家庭作业时,尹建莉和家人就选择不陪孩子写作业。看着女儿回家后磨蹭不写作业,心里虽然着急,但都不提醒也不催促;有两次女儿忘记写作业,临睡觉才开始写,尹建莉也只是宽慰了孩子,自己先去睡觉,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初中时,女儿痴迷电脑游戏,学业受到影响,尹建莉仍是不胡乱干涉,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女儿学会自我掌控。在妈妈的大胆放手下,女儿圆圆最后做到独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连跳两级,16岁考上清华。
父母不对孩子的学习多加干涉,不用自己的期望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可以在反复练习后,独立掌控自己的学习。
第二,信赖孩子会自己学习,让孩子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帮助孩子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是自立的第二个条件。信赖孩子会自己学习,父母无需严厉督促,也无需为孩子的好成绩而表扬,孩子能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和自我成长的价值。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都有极力逃脱无力状态不断追求进步的需求,也就是‘优越性追求’。”人生来就追求自由,为此自发学习,摆脱无力。婴儿蹒跚学步,逐渐可以独立行走;咿呀学语,能够与周围人沟通交流,就是最好的说明。
因此,父母要停止唠叨,相信孩子能好好学习。在孩子不好好学习时,父母严厉督促并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相反,父母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通过学习体会到获得新知的喜悦,同时帮助孩子认识到,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一则火爆网络的视频里,韦东奕手提着馒头,拿着矿泉水,不修边幅也不善言辞地接受采访。殊不知,他16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获得金牌,17岁蝉联冠军,视频中看到的他,已经是北大教师。有人请教韦东奕学习数学的方法,韦东奕说除了感兴趣,就是受父亲影响。韦东奕父亲是大学教师,小学一年级时,父亲给他一本《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韦东奕开始接触数学,在父亲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韦东奕对数学产生兴趣。“来,我们做道数学题玩一玩”经常是父子俩共渡的美好时光。韦东奕爱上数学,并享受其中,最终在数学里成就了自己。
信赖孩子,在感受被父母无条件信任后,孩子也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他的人。帮助孩子自己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喜悦和价值后,孩子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坚持。
第三,不因孩子学习而特殊对待,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自立的第三个条件是,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要想让孩子学习自立,父母则不应因为孩子学习就特殊对待。
常有父母对孩子说:“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不用管。”也有父母因为孩子要专注备考,要求家里人保持安静,甚至要求楼上楼下的邻居不要有噪音打扰。如果父母这样做,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家庭中心,享有特权地位。孩子可能会借着学习的理由不承担其他事情,同时因为父母过多的期望和压力集中在学习上,孩子最终可能学习也做不好。
岸见一郎在书中说:”如果因为不好好学习而导致的成绩下滑,需要孩子自己负责;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产生的焦虑也只能由自己来解决。“他也在书中建议到,焦虑时父母可以选择回避孩子,和孩子保持距离。这样做并非是放弃孩子,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我说。“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学习的事,父母也不能强迫,父母可以跟孩子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可以跟孩子说:”没怎么看到你学习,我有点担心。“
其实,学习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父母不要只关注学习。阿德勒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共同体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执着于自我,而要对他人给予关心”。岸见一郎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幸福的勇气》书中写到:“幸福的本质是‘奉献精神’”。
因此,不因孩子学习而特别对待,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需要学会合作和贡献:作为家庭成员,父母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孩子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做家务;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可以帮助其他孩子学习;如果孩子努力学习了,成绩却总不理想,则需要先帮助孩子在学习之外的地方找到贡献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照顾卧病在床的祖母,孩子承担了很多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可母亲却只看到孩子不怎么学习。可岸见一郎认为,父母对孩子学习有所期待,首先应该让孩子找到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亏你帮忙做家务,我才能安心工作!”,这样孩子能感到自己在家中是有贡献和价值的。孩子在感受到自我价值,会获得信心和勇气面对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课题。
让孩子在共同体中找到存在感,可以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