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2023年最后一天就要来了,然后是再过几天,2024年就要来到了。
时间过得真快,似乎刚刚习惯了2023年的书写,2023年就没有了,接下来在2024年的初始几个月里,签字、写文章,日期落款时总要不自觉地写上:2023年……写完之后才意识到错了,全错了,于是划掉重新写,纸上都是涂改的痕迹,好在写文章时还有删除和撤回这一功能,可人生又有什么删除键或撤回键呢?
一年到头,这到头的滋味很是矛盾。首先来自于“时间如此匆忙”的感受,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突然的角色转换更是让我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残酷,流逝得意料之外,一切都猝不及防,好像握在手中的风筝突然断了线。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还没怎么生活,这日子就过去了,他们的感受有点像是新年第一天醒来,睁着朦胧的睡眼,看着已经蓄势待发的鞭炮,心里已经做好了耳边劈里啪啦的准备,可当它们响起,还是会被吓一大跳。
当然,这种感受还体现在对过往行为的匆忙反应上,换言之,就好像很多人在年末总结时,回想着:“这一年我是如何度过的?”于是呢,大多数人开始在朋友圈、微博等各种社交平台开始回想自己的这一年,有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如买了一台相机,去了意大利旅行,读了博士等等,自然还有不断折磨自己的琐碎小事,如公司这个月工资少发了,打印机怎么又没墨了,怎么又要交房租了……,往事种种,统统都记录下来,而这些,都会成为令人多愁善感的怀旧,以此试图证明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是否值得。
同时,又开始憧憬着:“新的一年我又该如何度过?”于是很多人开始设立新年目标,如攒钱10万,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去北欧看极光等等,这大概是年轻人生的普适目标,等到新年年末,这大概又会成为2025年的新年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若接着往下想,那么人呢?人在此过程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呢?又即将得到什么呢?
余华在一篇文章中写关于成年人的不安,“他慢慢发现生活的周而复始,他发现自己作为人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过除旧迎新,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早就一成不变了,他活着的意义就是在不断地复习,今年的生活在复习去年的,而去年的在复习前年的……他越往下想,情绪就越加低落,到最后,一个本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变成了一个厌世者。”
我好像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成年人,我的生活还未完全一成不变,我活着的意义也并非不断地在复习,只是从某种程度上,那些所谓的、浮沉的目标是方式不同的重复。当我有一天步入这种状态,我希望我能逃脱成为厌世者的身份,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或许,在那时,我就变成了生活的英雄。
人总要有点追求的,不然,这一生又如何度过呢?
二零二四年二月三日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