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不知怎地,我迷上了美食,确切地说,是迷上了怎么做美食,迷上看与美食相关的书。
先是借来了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走过许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看完这本书,就会想去很多地方看看,想去尝尝或者亲手做做美食的诱惑。书里写了涵盖大江南北的食材,比如各种菌类,各种萝卜,各种盐菜,各种泡菜,豆腐的n种做法,啧啧啧啧,读来就觉得好吃。我还发现了我老家的用茶叶、大米、胡椒、芝麻、豆子、盐磨制煮成的极好喝的擂茶。还有,比如:书中有道菜“炒苞谷”,嫩玉米剥出粒,和瘦猪肉同炒,少放盐。用葱花炝锅,不可煸老,也不宜用酱油,酱油会掩盖苞谷的清香,起锅时,稍烹水即成。活色生香,想想都好吃…………《故乡的食物》共分六辑,六个篇章,喜欢这书的前三辑,写的是“五味人间”、“日常滋味”、“食事与文事”,他笔下的美食与梁实秋笔下的美食是不同的,汪曾祺那可是既会做拿手私房菜,又是尝遍各地美食,回家还能在厨房发扬光大的美食达人。所以,《故乡的食物》读来总是感觉色香味俱全,连各种食材的特性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你会觉得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就是在读一本菜谱,你只要找到相应的食材,按图索骥,就能做出书中的美味。而且,汪老笔下的美食那是有多种吃法多种做法的百科全书,读完,不光口齿生津,还能脑动大开。
梁实秋《谈吃》是我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的,如获至宝,我原来只知道汪曾祺是一等一的美食家,没想到梁实秋谈起吃来也是这样地道。我是边看《谈吃》边脑补书中提到的菜肴的味道和卖相,梁实秋谈吃是真真的谈吃,像个尝遍天下美食的美食家谈吃。《谈吃》里有一篇是“豆汁儿”,汪曾祺《故乡的食物》里也有一篇同名的“豆汁儿”。但是这两篇文章读起来却是不一样儿的滋味。梁实秋写的“豆汁儿”是从吃豆汁儿的人的感受上来说的,北平人、南方人和梁实秋自己对喝豆汁儿的情怀,那是思念,那是多年后想吃而不得的意犹未尽;汪曾祺的“豆汁儿”,那是老北京对豆汁儿的做法、食材、吃法的描述,像说明书一样,朴实有用,一看完就知道真正的“豆汁儿”是啥东东,那股酸臭味儿直抵舌尖。
汪曾祺的文字真也是师从沈从文,他的《受戒》好似《边城》,还有那个“大淖记事”。读汪曾祺的书,那就是“平中显奇,淡中有味”。他把最丰富的韵味,体现在最简洁的话语里,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梁实秋在我原来仅有的认知里,他是个一本正经的文学评论家,从事理论创作的,但是他后来古稀之年突发忘年恋,和小他28岁的港台影歌双栖明星韩菁清的恋情从不被人看好,梁实秋学生党们的反对声,过得和乐有趣,倒是体现了梁实秋可爱有趣的另一面。梁实秋的《谈吃》,共分五辑,还真是文学理论家的思路,每一篇都是按食材来写,有荤有素,只是鲜有汪老的那种对一食材,包罗南北各地同一食材N种食相N种做法的美妙记述。
不管怎么说,对于我这样的二等吃货来说,谈吃的书,看起来都是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