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班之后,正好赶上小学生放学。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校门,准备奔向等候多时的家长,这时,一个老师突然拦住了最前面的孩子,要求大家一起高喊“老师再见”才让他们离开。
队伍里有一个小男孩,紧皱的眉头和凝重的表情让他显得格格不入,我猜,他大概是因为不喜欢这样的仪式。小朋友们互相道别后,投入了父母的怀抱。
唯独这个小男孩,默默地绕过人群,走到妈妈身旁。他妈妈俯身轻轻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其他小朋友道别呢?”小男孩不说话,扎进了妈妈的怀里,妈妈急忙跟身旁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解释:“我家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身边的很多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所以从小就教导他们,一定要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
如果一个孩子不合群、被排挤,大部分家长也会像这个妈妈一样做出一种解读:我的孩子没有朋友,是因为他不爱说话。 然而,我却看到很多不善言谈的孩子身边簇拥着亲密的伙伴,他们不会说好听的话,但每次有了好吃的都会默默地给小伙伴留一份,酷酷的样子让人爱极了。
前阵子,公司IT部的一个男同事哭丧着脸来找我诉苦,说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一直催促他早点结婚。这个八零后的大男孩人很好,也很随和。
之前相处过几个女孩,但最后都无疾而终。我其实有点儿不明白,他条件也不差,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呢?他总说是因为自己嘴笨,不爱说话,不会主动追女孩,即使在朋友和媒人的帮助下,与姑娘见过几次面,有了一点进展,可后来姑娘那边又大多没了音讯。
他来找我,其实不是为了抱怨,而是为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叫可可,是我的邻居。
可可是个安静的女孩,我觉得那些夸夸其谈的男孩并不适合她。所以,我把这个男同事介绍给了可可。见了几次面之后,同事很喜欢可可,但是可可却有点退缩。
同事觉得是因为自己嘴笨,不会哄人,也不会讨女孩欢心。我不这样认为,起码可可不是这样的女孩。 有天晚上,我专程到可可家去找她聊天,想知道真正的原因。
她跟我说:“有一次,他开车带我出去吃晚餐,正值下班的高峰,拥堵的车流和乱走的行人让他变得很焦躁,他不停地按喇叭,嘴里咒骂着那些不守规矩的行人。好不容易到了餐厅,却发现已经排了很长的队。
这一次,他更加不耐烦了,险些跟领位的服务员吵起来……” 我终于明白,不是同事不爱说话,而是他处事的方式让人无法忍受。 我想起上大学时一个很受欢迎的男同学。
那时,大部分女生喜欢会讲笑话的男孩,但他却是个例外。他虽然沉默寡言,却总是有人向他示好。直到有一次我们一起做校刊,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每次熬夜赶稿,他都把零乱的教室整理好后再离开;每次聚餐,他也都提前几天把位子订好,那些不能订餐的地方,他会早早地去占位,从来不怕等人的尴尬。
还有一次,我看见他把打包精美的糕点礼盒拿给外地的女朋友让她带回去孝敬父母。
我猜想,他从不说要为你做什么,而是直接就做了。 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比起语言,行为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品性。每次走在街上,看到男孩特意走到女孩的左边,只是为了挡在她和车流之间,我都觉得很温暖。
再动听的话可能都比不上那一刻带来的安全感。可是还有人傻傻地以为人生遭遇的拒绝只是因为不爱说话。 内向,原本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如今却成了一种缺陷,人们害怕承认自己是内向的,反而努力地去谈笑风生。
有些感觉,无法表达,这并不可耻或者可悲。不善言谈或许会阻碍你结交很多朋友,但那些懂你的人会始终留在你的身边。 但如果你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某一类人,你就会用这类人的标准界定自己的人生。
而当你身上的某种特质被认为是缺陷时,你就会习惯性地躲避在这所谓的缺陷里,责怪它摧毁了你的生活。
一个人不被喜欢,需要一个理由。
于是,你找到了那些“缺陷”,给了自己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便心安理得。 然而,别人讨厌你,并非因为你不善言谈,可能是因为你的修养不够,你的行为乖张,还有你从来不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