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节,对于我来说,是值得记忆的。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和《早晨从中午开始》两本书,在每天,白天或晚上,欢度春节之外的闲碎时间里,让我拥有了许多静谧而美好的时光。
我是在看完了《平凡的世界》之后,紧接着买来《早晨从中午开始》阅读,后者是对前者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作了一个真实的回顾,所以说两者其实是一个整体。
一个优秀的作家,真的是伟大而高尚的:即使他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作品,依然可以在人间陪伴着无数的人们,让人感动,给人力量,并对写作者产生一种深深的感谢之情。
这一整体的著作,它的优美的文字表现,以及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早已被无数的阅读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这里,我只想写下我自己在阅读中最大的感受,同时也是在阅读中受到的、于写文方面的珍贵启发。
01
一开始,阅读老师的《平凡的世界》。
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我完全地融入到了小说的情境中,心情随着人物的命运转折而整个地牵动,一颗心跟随文字进入到了故事深处,因故事中人物的苦痛而忧心、因人物的欢乐而欢笑。
日常读书时,有的文章,读来也朗朗上口,但总归感觉是别人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三大本书,读来总是让我欲罢不能,好像书中的人物就是自己,我紧紧地追随着这个“自己”,一直到最后的结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阅读的魔力?为什么写作者能写出这么真切的感受,让我能整个地浸入其中?
02
接下来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我了解到了路遥老师的生命历程,我感到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1949年出生在陕北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贫穷与饥饿一直伴随着他整个的童年和少年,而且因为穷,在他七岁时,他的父亲把他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他的伯父供不起他上初中,他的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合着帮他上完了初中。
整个初中三年,班上大都是干部子弟,而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受尽了歧视、冷遇,也得到过温暖和宝贵的友谊。他少年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和县城度过的。中学毕业后返乡劳动,并教过农村小学。后来他在县城做过各式各样的临时工。
1973年他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197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省城的文学团体工作。1982年成为专业作家。
他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他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饥饿、敏感、自尊、奋斗,这些都是刻在老师生命中的记忆。这些感情上的积累,尽管已经很遥远,但植根在他的内心深处。
他作品的题材范围,基本都是“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他写他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最熟悉的人物,最熟悉的体验。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写自己生活最深切的方面,写作时最能激情勃发,词如泉涌。他写的几个作品,《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在精神上长期体验的结果。
文字中,他有着对“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最真切的体验,同时他不断思考着“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五光十色的领域。这个领域的生活,在当时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意义。伟大的社会变革,已经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再不是各自封闭的天地。它们将会在更大的程度上交叉在一起。而且在未来某个时候,它们的界限甚至会变得模糊不清。城乡力量的汇聚,将会形成一番新的更有时代意义的景象。
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流露在笔端,深深地感动着无数的阅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在作品中的展现,是路遥老师作品闪闪发光的精神力量,更使得无数的阅读者充满了心灵的温暖与激励奋进的激情。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从少年时期的贫穷、敏感、自尊,到走出校门来到社会,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不断思考,在社会的洪流中,不断地成长起来。这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每一处,几乎都有路遥老师自己的影子。
03
实际上作家所表现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自己体验过的生活。好多伟大作品的主人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写作者本人或他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他们把自己的体验,灌输在自己所描写的主人公身上,这样更深切,也更真切。从《一个地主的早晨》的主人公,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到列文,都有托而斯泰自己的影子。
而且,作者自己的体验,在作品中,不光可以用到一个人身上,还可以把它分开,用到各种各样他所描写的对象身上。就像路遥老师在久病而不得治,服用了张老的药非常有效,兴奋得将排出的带绿的黑痰连连吐在马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这个细节,他将它用在了小说中原西县倒霉的县委书记张有智的身上,粗俗但实在生动。
路遥老师指出:由于作者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在作品中何其重要,所以,作家在生活中应该时刻处于一种警觉状态,某件事对别人来说可能很一般,很平常,引不起什么精神上的反应、折射,但对一个搞写作的人来说,就应该引起警觉,自动地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进入体验的过程,而每一次这样的积累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时间长了,作者对各种事物的体验,都积累得非常深厚了,才可能写出比较重要的作品。而不是说,脑子里贮藏了一堆故事,就能写出重要的作品。
04
非常认同路遥老师的观点。
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如果没有青年时期的一系列困惑与坎坷,就不会有后来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求真和思索,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相对通透与豁达。这些生命体验对于短短的一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记忆。这些过往的记忆就如水流一样,来来往往穿行于我文字的土壤。
去泰国普吉岛,快艇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真切感受到大海的浩瀚与辽阔。同时,在大海的浩瀚与辽阔中,自然有了人类生灵的渺小与大海包容乃大的感叹。
旅行,因为大雪,在机场久久滞留时,我第一次感觉到雪花从天入地的“浩浩荡荡”。同时,眼见雪花的“浩浩荡荡”,自然力对人类活动的强大影响力即刻占据大脑。
深秋去歙县搁般尖登山,感受了树叶拼尽所有的激情,在演绎最后的灿烂夺目和五彩斑斓。同时,关于生命如何展现的思考便油然迸发。
不入其中,何得其味?!只有在最真切的情境体验中,才能引发最强烈的思考。
体验,是写作的源头;思考、思考后的成长与发展,则是写作永恒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