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逆流回乡

抉择:去还是留?

产假结束后我带着孩子返回工作岗位,妈妈为了照顾宝宝,和我们一起返程。她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出远门,又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了大半年,始终没有适应下来。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不认识路,带着孩子又无处可去,像每一个为了子女离开家乡的老人一样,所有的不适压抑着她,无法,我们只好把她送回老家。

紧接着,婆婆来了,她是非常豁达开朗的一个人,没想到刚来一个月就面临婚姻危机,继公公的儿媳们难以忍受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日子,电话一个接一个的的催着婆婆回去,孙女和老伴,两厢撕扯着她那颗乐观的心,最终没熬过两个月,便和公公办理了离婚手续。

妈妈们的情况,让我开始反思我来到这座繁华之城的意义: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建一个温馨的小家。

这两项如今都已经实现,那我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工作是体制内的,这些年在这大城市里磨砺了能力,积攒了经验,只要肯放下身份,在哪里都可以生存。

我和爱人出生在同一个小县城,返乡,我们内心的答案是一致的。

工作无惧,家人支持,我为什么不回去?

多年来沉淀在心底的种子终于蓬勃而出,来自家乡的呼唤,让这颗名为“回归”的种子迅速破土、拔苗,如野草般疯长起来。是的,我要回家,回到那个18线小县城去!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发现老家县政府向全国发出了人才回乡政策,瞧,后路都给铺好了。

失去:同事和无限的上升空间。

按照政策要求,我开始向领导提出辞职申请,不可避免的被同事们知道了。接下来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辞职流程走了近半年,领导、同事,甚至单位一把手亲自来劝,多番轮流上阵,利弊分析的比我还透彻,看着这一张张可爱又急切的脸,我深感自责。

半年里多次动摇,不为别的,只为同事们真心实意的挽留。

7年时间,单位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每一个同事都像亲人一样。你能想象严肃认真的领导,会经常为我们几个外地人带自家包的包子吃么?你能想象,暴雨天领导派男同事们把没有开车的女同事一个个送回家的情景吗?你能想象,当地的同事们主动揽过值班日,只为让外地同事逢年过节能安心回老家吗……

这是座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城市,同事们太热情了,关怀是无微不至的,除了地方风俗文化外,更多的是相处了多年的同事们,真的把我们这些外地人当家人、朋友来看待。没有利益争执,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冷嘲热讽,老同事会自动让位给年轻人,不与后辈争荣誉。年轻人会全力投入工作,能扛事儿,也肯担责任。

除了这些,工作上的上升空间更是小城市没法比的,收入是县城的2-3倍,升的快,接触的人口素质高,这样的条件很少让人感到工作上有什么困扰,只要好好干,每一天都是顺心如意的。在这里可以轻轻松松的上升,科、处,到了年限就有机会升级,因为是直辖市,名额多,机会也多,所以不存在升职加薪的斗争和困扰。

然而,所有这些,在我决定回家乡的时候,终将成为奢望。

小县城,干到镇长还是科级,跟我一样级别的同事,四五十岁的简直数不清。而我31岁,不出意外的话,再干20年还是科级,只要在县城,正科基本算是干到头了。

换一个角度,今天的工作和20甚至30年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区别!一眼望到头,恐怖又现实。

很多次我忍不住问自己和家人,失去这么多,值得么?

心安:吾心安处是吾家。

家乡野山

回家即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谁不爱这份真实?

多少个午夜梦回,我被家乡的一草一木唤醒。青翠连绵的山脉,星星点点的河湖,钓鱼、网虾、挖野菜、抓知了……樱桃园、草莓田、葡萄山、苹果桃子李子梨……每一个季节都有地方撒欢。

多少次匆匆返程,难以割舍下日渐苍老的父母家人,一句句唠叨都显得珍贵。

作为社恐,我和爱人极度抗拒社交,对大城市的向往远不如对家乡的思念。远在他乡,游山玩水都得通过旅社,自驾游也只能到有景区的地方去,处处是人工痕迹。大城市的面貌我们看了7年,高楼也好,古建筑也好,特色风景美食也好,我们只能像看客一样游览、品尝,一走而过,一次两次三次,因为缺少归属感,难以融入总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又不喜交际,在陌生的城市除了同事别无朋友。一旦遇事,我们这个孤独的小家,在这个大城市里便飘摇无助,心底的空洞仿佛永远无法填满。

既然害怕走出去,不如退回来。家乡有相熟的亲友同学,只要回去,圈子自然会拉起来,不用费心力,空闲的时间会有人喊我们出去玩,即便没有,童年的一砖一瓦足够我们探索好几年,村里的老房子足够我们装点成最美的心灵港湾。

回来吧,工作已定,亲朋相迎,只待归来。

转折:从不适到舒适,半年足以

回到县城以后,最最不适应的还是工作,处在不尴不尬的年龄,没有认识的同事,没有人了解我的能力,当然也没有人认识我。

最开始两个月被安排到人手紧缺的岗位,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像个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学,每天都在熬。两个月后赶上和新人一起分配工作,去到了我所擅长的岗位,这才如鱼得水。

但小县城是真的忙,明明和大城市一样的工作,工作量却变成了原来的3倍。人手严重不足,最多的时候兼了四个人的工作,每天忙到飞,高跟鞋根本没法穿了,精致的套装、飘逸的小裙子都被压到箱底,穿着最方便的运动鞋和工装,头发一扎根本看不出什么造型,再也没空耗费五六个小时去烫个卷儿。原来的朝八晚五和最美的小午休都成了过去式。连续忙了三四个月终于又来了新人,这才算稍微放松下来。

野山

新同事大多是活力可爱的年轻人,领导也很包容,终于找回了以前的工作感觉。一切回归正轨,能够发挥所长,能够看到付出之后的回报,能够认识志同道合的新同事和领导,工作不再艰难,在舒适的环境里做喜欢的事儿,没有比这更满足的了。

适应了新的环境,工作便不再艰难。我和爱人都不是权力和金钱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欲望和我想要的生活相比,我更倾向于心灵的解放,而且我们的收入已经足够在小县城生活。至于失去的,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了。

周末会和亲戚朋友带着孩子去爬爬野山,或者逛逛老家的几片地,架炉烧烤,野钓摸虾,还有可以按照自己心意收拾的老房子,或者简简单单地陪着父母唠嗑说话也很满足,让节奏慢下来,生活在心灵港湾,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