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被当地同事赖大拉去吃了些海鲜,还鬼不溜秋的趴我耳边,故作神秘的说点的都是补品,结果我吃多了,夜里拉肚子,还真应了当地人那句话:没下过咸水(海水),吃不了蛤蜊。
好在早晨起来没事了,喝了点米粥,倒是觉得人轻巧了不少,精神好起来了,估计昨晚那些思乡的愁肠百结也随马桶水冲走了。
拉来窗帘,窗外春光明媚,和风徐徐,毕竟人间最美四月天嘛,突然有了出去走走的冲动,心动不如行动,就今天了!
上午处理好工作上的事务,腾出整个下午出去逛逛,简单搜索后定在附近的大坪山,百度上那里有条玻璃栈道吸引着我,决定挑战一下自我。
两点半坐上了公交车,这里的公交都很干净乘客又少,很舒服的选了个靠窗的座位,打开车窗,让春风尽情的涌进来。车子穿过一千多米的大坪山隧道向右一拐就到了景区门口。
山不高,海拔也就130米,但郁郁葱葱,飞鸟聚集,这又让我想起来了家乡的紫蓬山了,唉!如果那年同游的好友就在身边,一起畅游这大坪山,岂不快哉。
拾阶而上,道路两旁石崖上野花发而幽香,高大的亚热带乔木浓荫蔽日,古老又巨大的榕树蔚为壮观,还有龙眼树、橄榄树、胡桃木、南洋杉等等这些家乡难得一见的树木不可一一列举,路上游客三三两两,大都结伴而行,一路欢声笑语不断。主道上去不久就叉开了多条通幽的分路,既分散了游人又充分展示了山上各处景色,这些道路或用麻石铺就,或是方木撘成,或是仿古城墙一段,亦或是藤蔓编成的一座浮桥。真是十步一景,景景怡人。
更难得的是间隔不过三五十米就有一座凉亭或是几个石椅,供游人作片刻的歇息,可见建造者之细心。
我一路目不暇接,走走停停。约一个小时来到了半山腰的跌水瀑布,说是瀑布那是美其名曰,其实也就一处山溪开阔处,山溪潺潺,水质清冽。我就纳闷了,这小小的山头怎么会有溪水如此不绝呢?正好旁边有一穿着制度的管理员,一问方才得知原来为了保护这山上的古木,山北面底下有两个泵站向山顶上供水,再从山上对树木进行灌溉,这样即使不下雨,多余的水份经过树根和土壤的过滤,也能使得这山溪源源不断的有水下来,又形成了一道灵动的景观,真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啊。
沿着跌水瀑布向上不过三十米就到了一座正在修缮的寺庙,虽被布幔包裹,但匾额依稀可见《云谷寺》三个黑漆大字。高大的围墙,山门紧闭,仍可以看到里面正在高撘脚手架,雕梁画栋,描龙彩凤,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闽南这边佛教徒众多,经济发达,这修庙建寺是从来不含糊的。
站立在寺庙门口,抬头正好可以仰视山顶上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巨型雕像正面。这座铜质雕像高达38米,屹立在山峰之上,只见这位延平王,顶盔掼甲,身披战袍,胯下宝马,腰中佩剑,真个威风凛凛,英姿勃发!百度上说这个雕像花费了1500万巨资,看来泉州人民是真不差钱。或许是台湾同胞捐资而铸建,毕竟泉州在台湾的华侨占总华侨的44%之多。那这座雕像可就代表着台湾同袍向往着回归祖国的赤子之心呢,意义非凡咯。
为了零距离接触一下这位英雄,我几乎一口气登上了山顶,山顶之上,白云蓝天似在头顶,泉州城尽收眼底,一阵阵南风吹来顿觉凉爽去乏。山顶之上已经聚集了不少观光客,大家纷纷在英雄的铜像前合影留念,又多有游人去抚摸那巨大的马蹄,大家相信这“马上成功”会带给自己和家人好运呢。我虽然不迷信但也不是死脑筋,又听当地人说习总书记也曾经抚摸过它,虽然觉得不靠谱,不过大家这份美好的愿望却是恳切的,我也诚信诚意的庄严的摸摸了它的前脚(后脚好踢人,又和马屁离得太近),算是两位书记穿越时空在此亲切的握手了吧,哈哈。
按照导航提示,我顺西山而下,去寻找玻璃栈道。在一山路岔口我迷失了方向,正在不决时,过来两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过来向我打听去玻璃栈道的路径(估计是我看上去挺靠谱吧,嘿嘿嘿),正好结伴而行,一路打听,终于在一个拐弯的小卖铺问清了道路,一行三人兴冲冲赶去。
可真到了目的地,看到那只有最多100平米大小的一个玻璃挑台,我先是怀疑,在确定后也就只有失望了,这样的一个台子也算是玻璃栈道?跟网络上的宣传和脑海中的想象隔着齐天大圣的一个筋斗云呢!这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挑战性。但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在不要钱,且上去踩一踩,不睬白不睬,哈哈。
好在玻璃台很干净,依栏眺望,可以看到远处海塘正在涨潮的海水,玻璃台正下方还有一条行人的道路,不断有人走过,个人觉得穿裙子的女士上这个台面还是谨慎点好,以免走光。
五分钟就在玻璃台上晃荡十几个来回,带着惆怅和失望离开了高台,在道口与那两位学生挥手告别,我一路顺着架空的景观大桥向东而去,管它通往哪里呢,哪里有景去哪里,条条道路能回家。
夕阳西下,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路边的树木和花草,微风吹拂着这些植物,淡淡的幽香随风而来。
樱花浪漫向谁开,杜鹃啼血为谁哀?
南国烽火争半壁,英雄威名振海外。
这首诗不禁让我想起,郑成功的母亲本是一位日本女子,在与清军的战乱中守节而自缢身亡,而英雄本人也因为多年征战,年仅39岁而陨,令人感叹又唏嘘。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好在英雄身死魂永存,海浪声声唤英名。就连他的对手康熙大帝也给他高度的赞誉:四镇多二心 两岛屯师 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 一隅抗志 方知海外有孤忠。
回首西望,英雄的铜像在晚霞的映衬下更加光辉灿烂,国姓爷面向大海的方向,高举右臂,似乎在振臂高呼:后起之辈多努力,统一山河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