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海海》中所传递的人生观与英雄主义
人生这个词相当沉重,但却不像死亡等同样沉重的词汇一般让人避讳。相反,人们往往乐于谈论人生。这给了这本书更多的现实意义。报纸上说,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
《人生海海》的书名取自闽南方言,意思是人生如大海般变幻不定,起落沉浮,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作者麦家总结说,“人生海海,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上校的一生,是神秘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也是时代洪流下悲哀的一生。在“我”的视角下,上校的故事在爷爷、爸爸、老保长的讲述中时而清晰,又时而模糊。
上校入过国民党,跟过共产党,在战场上扛过枪,也在后方自学了一手好医术,无论哪方执政,他都活得自在潇洒,豁达乐观。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常常能够吃好喝好,家中的两只猫也顿顿鱼鲞,这无疑给他的神秘又添了一层罩纱。
而上校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肚皮上刺的字,这些字激发出村民的无尽想象,调动起所有人的“窥探欲”,不仅是故事里的“我”,还包括故事外的我们。
因为肚皮上刺的字,小瞎子揣测上校是“鸡奸犯”,胡司令说他是大汉奸,他被贬斥,被批斗,被打骂,村里人人都在揣测“我”爸爸和他的关系。在人性至暗的时代,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只有毁灭自己,于是上校从一个光荣的英雄,变成了一个忘却所有的疯子。
上校的一生坎坷,充斥着荒谬与无常,他的一生无比漫长,漫长到可以映射出时代浪潮下人性善恶。在《人生海海》中,没人能在上帝的视角俯瞰上校的内核,关于上校的一切都来自他人的讲述,而真正了解上校的,恐怕只有痴傻前的上校自己。真相不是你看到的,也未必是你听说的,真相是你正在经历的。
在故事的最后,年近期颐的上校安然离世,对他来说,大起大落之后忘却一切,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痛苦,对“我”而言,亲历数十年历史变迁,从背井离乡到荣归故里,“我”发觉岁月也是饶人的,父辈未曾释怀的执念业已随时间逝去,“我”放下了对过去的耿耿于怀,饶过了自己。
“生活是个无底洞,我看不到底。就是说,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读者也无需从我这儿来索取正确答案。答案不是固定的,或者说每位读者都可以固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答案。小说不是数学也不是哲学,负责出结论。小说给的是过程,是通道,从别人的生活中接通自己的人生。”
声色犬马,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生活的乐趣,不是因为它真的有趣,而是它们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只要沉浸其中,便会立马得到回馈,而人恰恰会被这种快速的回馈所蒙蔽。好色也好,贪酒也罢,虽然声色犬马的快乐会带来一时的巨大快感。然而,假以时日地消耗,快感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空虚与难受。
人能做的事很小,只能做点滴的事,只能向上校一样影响他身边的人。人无法做伟大的事,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博尔赫斯说:我犯下了一个人所能犯下的最深重的罪孽,那就是我从不感到幸福 。
麦家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另立山头,回到童年与故乡,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书中的上校,一个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的英雄,却败落在“人言可畏”。他救过许多人,不惜一切保护自己的小猫,却唯独没能保护好自己。人们踩着他的软肋,受着他的恩惠,同时又摧残他的肉体,折磨他的灵魂。当仅剩的尊严不保,他宁愿受到污蔑,也要誓死保守自己的秘密。
上校的前半生所传达的英雄主义自不待言,但在上校是后半生中,他一直被推搡着被捆绑着逃跑着。其后半生所体现的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也是凡人的英雄主义。在麦家看来:人在顺非顺水时凭着自己的运气,与生俱来的外貌,才华所达成的名利双收不是英雄主义而是幸运主义。当他有一天身怀奇耻大辱但依然体面地活着,甚至高贵的活着,这才是英雄主义。我们坦然承认人生的不完美,但又勇于将不完美的人生补全成我们期望的样子,是《人生海海》带给我最大的激励与感动。
人生海海,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英雄主义尽体现在这周而复始的潮涨潮落中。
2024/7/31
二.从《人生海海》谈如何人生挫折与面对现实的荒诞感
麦家老师一生的创作都在践行海明威的那句“我不允许一切不真实进入我的小说”,这几乎是所有小说家的写作信条。但人们不能要求现实是真实的,现实的魔幻程度往往远大于小说,王小波说:“人生是一个不断挨锤的过程。”而在麦家的笔下,人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人愿意分享的往往是经过修饰美化的小锤,真正的痛彻心扉的大锤没有人会分享,往往在捶打后平静下来时,能做到“自卑视己,勿狂妄自大”时,人才会感受到真实的荒诞感。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纪总是充满变革,不断地改变和重塑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遭遇困惑与混乱,但同时,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也在我们面前展现。
这就是生活啊,就像一片广袤的森林。在寂静的深夜,我们燃起篝火等待黎明的曙光;在日光灿烂的时刻,我们挥舞镰刀,砍破阻碍,向着远方的目标迈进。生活林林总总,夜晚之后总会是黎明。
在《人生海海》中,我们看到了人言可畏,无论是是书中的父亲还是上校,其人生悲剧的收场,都与这小山村中的汹汹舆情脱不开干系。
村口的狗叫了,其他的狗也跟着叫,但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叫。我感觉这是对那些无知的造谣者最好的诠释。罗翔老师说:“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不完美,都有可鄙之处。”而在今天,面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心经》告诉我:“诸法空相破我执”,要我放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放不下,完全放不下。《庄子》要我想开。想不开,一点都想不开。麦家说:“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在乎这些说明你还得继续人生海海。”转念一想,连苏格拉底都在遭受谩骂,晚上被老婆骂,白天被雅典群众骂,还真给他骂死了,比起这些,那我所遭受的一些非议还算得了什么呢,太微不足道了。认识自己一定要接受他人的负面评价。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批评都能够戳破我们自以为是的幻想,让我们不要长久地活在自恋与狂妄之中。
2024/8/4
三.从《人生海海》谈爱情观和友情观
许多读者都被书中上校和林阿姨的爱情所打动,上校在发疯之前,是林阿姨的单相思,单相思算爱情吗?而在上校疯掉后,他的心智只有七八岁,林阿姨相当于上校的母亲,这已经是母子般的亲情了,这种亲情又使爱情吗?在麦家老师看来,最高级的爱情就是亲情。在迹遇之初,上校觉得他无权得到小上海的爱,因为他不想自己肚皮上刺字的秘密公诸于人,那是他一生的污点与耻辱,他害怕最终伤害了小上海又伤害了自己。而在上校人生的终点,他终于不用在背负耻辱与谩骂,不用背负秘密与辛酸。初读时觉得上校很可怜,但现在想来上校又是幸福的。他高贵地度过了自己豁达的,坎坷的一生。于是作者麦家赋予了他比爱情更高级的亲情。在麦家看来,只有这样颠沛流离一生还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活过一生的人才有权利得到像亲情一样的爱情。
而在书中十分令人感动的是上校与父亲间的友情,它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国人身上有如兄弟般深入而持久的友情。而现今的年轻人中所流行的一种新型情感关系叫做搭子。饭搭子,旅游搭子,学习搭子等等,主打的就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性的精细化陪伴。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崇尚的友情是刎颈之交,是过命兄弟。与之相比,当下年轻人的交往似乎不再那么深入而专注。人无疑是需要友谊来陪伴自己度过孤独的至暗时刻。因此友谊的选择就格外重要。但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如果人的友谊完全选取自自己的偏好,那么人始终是在选择向自己学习,那么这段友谊就成为了精准定位的陪伴式的友谊,也就成了所谓的“搭子”。这样精细化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让人失去学习成长的机会。因为你所选择的,都是你所熟悉且喜欢的。
因此就有了今天我们常常谈到的一个理论,叫做偏见共振理论。说互联网会强化人们的偏见。本来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得以走出洞穴,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但在海量的偏见与算法规则中,你只偏见你所偏见的。人不断地偏见不断地共振,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偏见,越来越成为难以走出洞穴的井底之蛙。
人为什么需要朋友,因为人感到孤独。但如果人无法学会面对安静的自己,如果人无法在独处的时候感到内心的宁静,人也无法真正的拥有友谊。所以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会说:“人就像刺猬一样,合在一起就会互相伤害,分开的时候又会感到孤独。”在独处时人感到孤独,于是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看看微信又刷刷视频,心说:“怎么还没人找我啊?”于是乎干脆打个电话邀朋唤友。在聚会的时候他也感到孤独,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充盈和宁静。他将朋友当作了对抗孤独的工具,所以他无法享受独处,也就无法享受真正的友谊。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看作工具,人的生命绝不是快乐和痛苦的容器,人的生命也绝不是实现世俗化成功的一种工具化价值。朋友带给我们宁静,我们也带给朋友宁静。
2024/8/8
四.谈《人生海海》中的小猫充当的意象与年轻人“发疯”文化
麦家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一只黑猫,一只白猫,象征着黑白的人生”上校的人生就是黑白的,一会平步青云,一会又跌落谷底。在两个极端捡=间反复摇摆,便不是庸常的人生。他过极端的人生,是极端的英雄,承受极端的耻辱,受到极端的尊重,又极端的被人嘲笑,黑白分明。我们的一生,也是如此,也许你今天风头正盛,来日就可能跌落谷底,或许你感叹生不逢时,转瞬却已柳暗花明。
当下年轻人以“猫奴”自居,以吸猫为乐,成为一种纾解压力的途径。但近两年出现了一种更新型的解压方式——发疯,即“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发疯”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应对荒谬无常的信条。面对来自世界的80大锤和40小锤,除了“发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如何在喧嚣的时代中自处、在莫测的命运前做选择?《人生海海》给了我们切实可行的答案。
今天的时代节奏太快了,在如此快的节奏中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我们跟时代的关系。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是随时需要自嘲随时需要解压的。但自嘲过后干嘛,继续嘲弄吗?发疯之后干嘛呢,彻底疯魔吗?躺平的目的是为了醒来。躺平有时,奋斗有时,发疯有时,理性有时。但是最终把有理有据的发疯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自我伤害的目的。我们依然心向前途而非虚无。人的一切成就都靠艰辛的努力,只是时代太快,让我们拥有浅薄的友谊,浅薄的爱情,浅薄的知识,浅薄的德行,我们需要训练,需要在人生海海中不断强大自我。为什么需要朋友,为什么需要阅读?因为唯有朋友唯有阅读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生海海中,痛苦如影随形。鼓足勇气做好准备迎接随时可能捶下来的八十大锤和四十小锤,就是人生的真实样貌。
2024/8/10
五.从《人生海海》谈人格是否决定未来,性格能否左右命运以及如何看待当下MBTI测试流行
当下年轻人流行16人格测试,甚至成为一种可以自报家门的名头“我是ENFJ,你是ENFP”等等。它为什么这么流行,年轻人为何热衷于了解自己的人格,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吗?在座谈会上,麦家老师讲到他的妻子给他测出他是INFP,但他坦言说自己对照注解觉得确实很像自己,但他不愿相信它们对自己人生的注定性,未来哪有那么多庄重的命中注定。
人生的悖论在于,人总想知道命运给自己的安排。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直到你抓牌,才知道你会抓怎样一副牌,即便抓到了牌,知道了这个性格,也不清楚这张牌在具体的人与物当中该怎样去运用,因为还是要看对法如何打牌,自己才能有底气出牌。
对于神秘莫测的命运,我们只能在行动过程中逐渐认识,但又永远无法知晓,人又要尽力而为。麦家老师说:“只有机器人才有稳定的人格。”即便人格测试已经足够科学,你也已经足够明确这个人格有哪些缺陷哪些长处,那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我们注定要对神秘莫测的命运保持开放的心态,做最乐观的期待。尽人事,听天命。每个人格有其优点与缺陷,认识自我,我们才得以更好地带好这张牌。但问题在于,认识自己,是人生最大的功课,这堂课可能持续至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真正地完结。
2024/8/13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且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风光得意总有时,跌宕起伏是人生,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才能用“大肠包小肠”的心态,珍惜和善待每一个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