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偶然在央视六套看到一部印度电影。和以往歌颂爱情或反映现实的题材不同,这是一部史诗电影。
说起来我看过的上一部史诗电影是不知何时的一部关于特洛依木马的电影,当时只是抱着重温童年那些和《奥林匹斯星传》相关的回忆的想法,但是故事太过血腥写实,除了两位英雄男主的惺惺相惜之外,我对该影片并没有其他深刻的记忆。从那之后,不论是史诗,还是史诗题材的电影电视都很难再引起我的兴趣。这恐怕也是史诗题材的一个硬伤,很多人因为无法与其他文化产生共鸣,或者对其稍有理解的观众抱有独特的个人期待,总会从各种角度质疑作品。有的人质疑这部作品在各大平台的评分过高,有的人反而会觉得低了,评分本来就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事情,我们所看到的数值不过是取了它的平均值,让分数看起来尽可能中庸,尽可能均衡,让人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
作为史诗类作品对制作团队的要求理应是相当严格的,一个不慎损害了神话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地位,后果一定是相当可怕的。但是如果足够好,也是会有姣好的回报,所以大多传奇神话作品难免“无妄之灾”,最终纷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快消品。
神话的影视化无非是将口口相传的故事可视化,而能列为史诗,它便意义非凡。本土看的是英雄本人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感动,这个越是从小听他们的故事长大的人越能理解人物的内核。所以史诗作品出了国外影响力会自然削减,我们来看只是图个好看罢了。这一部电影难免会有人吐槽其中夸张的力量和特效,但是简单粗暴地把史诗等同于写实未免刻薄偏颇。就好比有个外国人看完三国演义发出类似的感叹。史诗本来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贬义)的延伸,以战争为背景,壮烈而让人动容。还有一点,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除了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传承下来的史诗,我们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的。
在这部影片影片中自然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象征,如果真想看懂其中的奥妙,这里也是不能给出翔实的解答的。
不想被大量剧透的正在快速阅览本文的你请拖到最后往回看,以〔〕为标识。
以下是全部故事八分详细的陈述:
(作者记名废,以下会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而我也方便讲述的方式记录:巴霍巴利王是关于两代的故事,以下简称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三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王。但是故事相对而言还是第二代的精彩程度更胜一筹。主要配角有二代兄(二代堂哥:巴拉),一代兄(摩喜施末底开国国王的兄长,二代巴霍的叔叔),公主(二代妻,三代母,他国公主:提婆犀那),王后(一代兄妻,二代兄母,三代祖母:希瓦伽米),老奴叔(二代称之为叔叔,三代称之为爷爷:卡塔帕),大表哥(公主表哥兼他国国王),现在就看不懂了?不要紧,下面我会说明。)
和特洛依的故事不同,巴霍巴利没有复杂冗长的前情提要,但如果想要了解完整的故事是无论如何要把两部都看了的,而先看哪一部似乎都不会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
为了便于各位理解,我首先按顺序从头到尾讲一遍,再按《开端》《终结》分理一遍。
这个故事讲的是:
第一代巴霍巴利继位之后为人民带来久违的太平。但实际应该继位的其实是他的哥哥(一代兄),他一直以左手残疾为自己痛失皇位的缘由,不能承认自己弟弟的优秀。(这种拥有对抗心理的人设顺承到他儿子的身上。)
可惜第一代英年早逝,而他的妻子(真.王后)也在分娩第二代巴霍巴利时死亡,是第一代巴霍巴利的废柴哥哥(一代兄)的妻子(“王后”)接下了国王的担子,将第二代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二代兄)无差别抚养长大。并且给予他们平等的继承王位的机会。
至于这里王后为什么“破了相”(下图就是霸气的王后)?那是政变者的鲜血,第一代夫妻双双死后,国家无主,空档期间(一代妃才刚去世)引来为官者的觊觎。而王后抱着自己的儿子不动声色地与政变者对峙,对方被反间,政变失败后恼羞成怒,王后赶在敌人杀她之前反杀敌人,还留下了:“这就是权术”的霸气台词。试问天下谁主?!反正不能是废柴一代兄。这里正式宣告王后统治地位的形成。
从小第二代就展现出亲民、善良、孝爱和守礼,和哥哥完全不同的养成路线。但是王后的教养是无差别的,长成什么样都是自己的选择。
两人竞争王位的时候到了。王后经常让二人比赛来决定谁是王谁是将。
一次追捕间谍的任务中,间谍选择了跳崖,第二代眼疾手快,将绳子的一头抛给了哥哥,自己抓着另一头跳下去追捕间谍。这个时候哥哥的阴毒狡猾就体现了出来:他眼看着绳子的尾巴从自己的手中飞出去。但是英雄成为大英雄之前是不会这么轻易死掉的,那条绳子的末端卡在了一颗大石头上,正在他打算弄碎石头任由自己的弟弟和间谍同归于尽,其他的追兵同时赶到,他赶忙摆出一副兄恭弟爱的样子,把他打算杀掉的第二代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事后还与第二代对上信任(?)的目光。
之后真正决定二人谁成为国王的战役到来了。砍下敌首的脑袋的人才会成为王。
二人的区别在这一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代有勇有谋又善良又仁爱,而他的哥哥只有匹夫之勇。
出征前,提出有效战术的第二代比哥哥多了谋,敢于初战试炼也是艺高人胆大。分配战备时,是一代兄分配的,他自然把最好的都给了亲儿子,给二代的只是些攻城的器械,他只能靠智慧好好利用这些东西。祭天时,亲自砍杀牲畜的二代兄比以自己的血祭天的第二代少了善良。战场上,将俘虏和敌人一同杀死的哥哥比救下俘虏杀死敌人的第二代少了仁爱和智谋。尽管最后哥哥抢下了弟弟的人头,但也早让王后有了断决。
综合他们的表现,王后说“能杀死一百个人的是勇士,而只要能救下一个人就是神。”虽然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攻破了敌人,还顺利抢下了敌首的人头。但依旧不如胸怀百姓的巴霍巴利第二代。
能赢得战争的人当将军,而能让人民感到安全幸福的,才更适合当国王。
这只是开端的结尾,王还没有加冕,但已是人民心中的神。
(看到这里的各位可以休息一下,以下内容是另一个节点。)
之后第二代和王后最忠实的奴隶——老奴叔(因为看着二代长大,二代也和他亲近,叫他做“叔叔”)去别国游历,临走还得到王后在他回来后就给他一位公主的许诺。
就在游历期间,他偶然遇到了让他怦然心动的公主,很巧的是这位公主与王后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
第二代扮作普通人以下的人混在公主身边,加上老奴叔几次助攻,他和公主有了路人以上的交情。期间隐形的互动也很美好,不做赘述。
之后敌人入侵公主所在的国家,第二代才暴露了身份,并且激发了公主的表哥——稍微无能的国王“大表哥”的隐藏力量,而在此役中和他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第二代与大表哥对峙时发现了他的天赋力量(史诗里天赋很重要),在危急时刻抛下一把自己的短刀(请记住这把短刀)给大表哥自保并保护他身后的女人,自己去救公主了。大表哥挨了两刀后一个巧合见到敌人的血后,潜力解放,从一个连木桩都砍不开的庸人,变成可以打虎送皮给妹妹的俊手。
唉呀!有一件重要的是还没有说。
第二代的哥哥可是一个有野心的政治家,而且足够阴险。
王后把王位给了巴霍巴利后,一直对自己的儿子抱有歉意。赏赐金银财宝给他儿子(二代兄)作安慰,他儿子表示自己不是小气的人,还拒绝了母亲的赏赐。(这就是为什么拒绝实物赏赐的功臣应该被杀掉的原因,他想要的更多。)
一路追踪弟弟的二代兄得知第二代有了心上人,又看到人家公主的画像就情不自禁,和王后表明心意。二代兄确实对公主一见钟情,但依旧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结合囚禁情节来看,这是一场三角恋,巴拉是单向的那个。)
王后本来就想要补偿一下自己的亲生儿子,好不容易等到他开口,就手手相对发了誓:我一定会让你娶到她。
flag立下之后,王后就派人去提亲了。公主不答应,还骂二代兄是躲在母亲身后让别人来提亲的胆小鬼。
可是听到消息的老奴叔以为这是第二代的婚事,把迎取和拒婚的消息都告诉了第二代。
“对我来说这两个都是好消息,她拒绝的是那个我,是因为她喜欢上了这个我。”
后来他们的护国之战刚刚结束,他才和公主互通了心意,就收到了王后因为拒婚要求正好在当地的第二代把公主抓回去。第二代为表心意也与公主立誓绝对会保护她。娇傲的公主最后是以他的同伴的身份回到了他的国家。
但因为这个恶毒的误会,第二代在王位和公主之间必须做出选择。总不能哥哥什么都没有对吧?(永远正确的王后人设开始崩塌)
第二代当然选了公主,所以他成了将军还在哥哥的加冕仪式上为他开道。但是百姓的呼声仍然全部都是属于第二代的。仇恨在他哥哥的心中生根发芽,当然二代兄之前心理就不是很健康。
第二代的贬降之路还远没结束。
因为公主砍下了一个意图非常不干净的检察员的手指,而被带到了已经成为国王的二代兄和王后面前,进行审判。第二代赶来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当场砍下来那个人的头。(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护妻狂魔可以这么帅!)
但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和公主都被逐出了皇宫,成为了平民百姓,而公主也在这个时候怀孕了。虽然没有了皇家身份,但他依旧是人们心中的神,被贬出皇宫之后反而和人民打成了一片。
可围在他身边的人群中总会藏着一些险恶的人。这被前来送贺礼的大表哥看到了。一路追踪,他终于落在了一代兄和二代兄的圈套之中:原以为自己能解救第二代,却被利用成为光明正大地杀害第二代的理由。(前面要大家记住的短刀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罪证”之一)
成为国王的二代兄怂恿王后杀死了第二代,动手的正是老奴叔。老奴叔的软肋是王后:王后说“如果你不能杀掉他,我就亲自动手。”老奴叔就这样妥协了。
后来知道真相的两位老一辈人,已经无法挽回这种局面。此时刚刚诞下第三代巴霍巴利的公主正好赶来并得知第二代已死。这时王后在赶来追问第二代情况的城下众民面前立第三代为王,这间接废去了二代兄的王位,可在皇宫之中,她忘记了自己已经势单力薄。国王政变,公主虚弱,王后只得抱着第三代逃亡。
(疲惫的各位看到这里可以再休息一下,之后就是第三代的故事了,我尽量简化)
王后带着第三代通过一个暗道逃到了瀑布之下,并且机智的杀死了两个追兵,可是却不慎掉进了河里,水淹过头的关键时刻,他把第三代拖出了水面,此后保持着托举的姿势,也在临死之前表示了自己的忏悔。直到第三代的养父母发现了她,在孩子被抱走之后,已经身亡的王后,她的那只手向了瀑布上方。
在第三代的养母的坚持下并没有打算把他送回去,而是选择把他抚养长大,并为他取名“湿瓦”。
史诗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设定就是使命感。不论他最终流落哪里,他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往何方。所以他从小就在攀爬瀑布,可他不知道有一条暗道直通瀑布上面,因为他的养母发现那个地方之后就把那里堵上了。直至十几天没有发现他的下落,他的母亲才打开了那个通道。
在幻觉或者是仙女的诱惑下,他凭一己之力终于爬到了瀑布上方,而幻觉也就此消失,他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并且展开了一段奇妙的追求。
然而使命和爱情不可兼得,他的心上人背负着拯救公主的任务(失败即死),但又不愿意放弃与他的爱情。
后来他才知道一位(原本是他生母的)公主被囚禁在了那个国家的广场上,于是他承接了他心上人的任务:“你是我的人,那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
保护母亲的本能不仅使他保护了养母不受“神谕”的侵害(“要想让自己的儿子听话必须给石像浇够一千壶水,亲自完成。”第三代实在没有办法阻止母亲就直接把石像扛到了瀑布下,这里他的非人天赋显现),也在本能的驱使下爆发了护佑生母之心(还顺手砍死了二代兄的儿子,复仇路上第一血)。
前来追赶他的老奴叔,终于认出了第三代的脸,并把他父亲的英勇事迹讲给他听。而王子也因此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展开复仇。
最后,第三代杀死了堂叔(二代兄)终于登上了王位。
故事被我这么一写真的是相当的冗长,但是讲的终归不如看的带感。
〔不想被过度剧透的请从这里看起〕
期待大家去看一下电影。
《巴霍巴利王》因为故事梗概与《哈姆雷特》类似,而被吐槽为印度的《王子复仇记》,王后在城头宣布第三代为王的镜头,也被吐槽为:“辛巴!”
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精彩的画面表现,加上印度烙印式的风格,绝对是值得以新眼光看上一看的。不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颜值都会被抛之脑后,而选择沉浸在美丽的画面和跌宕的故事中。
如果以正叙方式娓娓道来,故事或许就会略显平庸,毫不出彩。
但是这两部影片把爱情故事和政治斗争以及战争场面交叉演绎,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故事交替进行,因此没有使影片节奏平平,缺少起伏。再加上优美动人、制作精良的歌舞表演,实在是让人无法对这部史诗影片不上瘾。
里面的音乐恢宏大气,出现的时间也是恰到好处。一些特效的运用也是非常地适合时宜。战争和打斗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慢放的镜头,使其变得极具观赏性,要么爱意浓浓,要么震撼霸道。而歌舞表演或者节奏欢快,或者沉重恢弘,或者曼妙悠扬,配合剧情,极为震撼。我对其中几段比较有印象的是:第三代在爬瀑布的时候受到美女的诱惑,美女如梦似幻,舞姿迷人轻盈,歌声悠扬神秘。(末尾配图)还有巴霍巴利的专属bgm:既表现一个镜头推到了极致,又预示人物的觉醒爆发。(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里面大多数音乐都是经得起单曲循环的佳品,而且能够轻易唤起观众对影片相关剧情的回忆。
《开端》是以第三代的成长历程为开端,直至第三代通过他人回忆的方式了解了了不起的第二代在政治斗争之前(也是第二代的成长历程)的英雄故事。以讲述者回忆完毕,留下悬念和一段壮烈而耐人寻味的镜头为结束。是两代巴霍巴利的开端到暴发激变之前的故事。
下面是老奴叔的回忆和与第三代相遇。忠心不改,但是愚忠。不过就是让人恨不起来,更多的应该是心疼和无奈。
《终结》则以上一部关于第二代未完的回忆为开始,直到接住上一部末尾的镜头,延续至上一部开头故事之前发生的事为止,故事转到第三代复仇现场,直至第三代加冕为王结束。
之所以说先看哪一部都可以,是因为无论如何你都会把俩部一起看完。故事是首尾接应的,不论先看哪一部都会留下未解的疑惑,是非要一起看完才会看懂,而故事也真正完满。
以下是第三代的恋爱历程的部分截图,细细品味是如此的美好。
《巴霍巴利王》中唯美的镜头相当多,光线、色彩、动态、角度、特效……全部都是亮点。
我不能吹他“每一帧都能做壁纸”,但是在这里截一张漂亮的图还是很容易的。
请大家趁热食用,莫等白了头,空悲切。
感谢从头看到尾的诸位,辛苦了。有什么关于这部影片要交流的可以在下面评论。
应微痛的良心的要求,下面放一点瀑布奇遇的截图:(第二代故事相比第三代少了一些玄幻,而故事性更强一些。)
画面:四星半(个别特效扣半星)
音乐:五星
故事:三星(正序其实是个比较普通的故事)
叙事结构:五星(穿插的两线讲故事让故事更生动)
综合可看性:四星半(五星有过分吹的嫌疑)
预警:喜欢快节奏观影的各位,这里我就要收回安利了。可能跳过某一点就看不懂了。所以请选择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