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期末,复习成了头疼的事。上学期我是教五年级的语文,应对期末复习,做了些思考:
针对考试题型,共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约占20%)
字词句的理解、掌握和课文背诵部分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两篇(约占50%)
非连续性文本,说明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二选一)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应用文+作文(约占30%)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其实用性特征和功能十分明显。)
针对这三部分,我是这么安排复习的:
积累与运用:
我采用听写的形式,把八个单元的词组,日积月累打印出来,让学生听写,没掌握的部分,同桌互相在抽查。
课文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上课的时候以小组比赛,考考谁答得快而且对,这样既能检查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及时的查缺补漏。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上次学生还闹了个笑话:老舍是 __ 家,他非常积极抢答:老人家。复习课堂倒也变得有趣多了。
重点是课外阅读,占的分值比重很大,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陌生的文章,教给孩子们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比不停的练习来得更重要。
阅读注意事项:
第一:先读懂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题眼”
第二:选择题里圈出关键字,带着问题回到文本
第三:浏览全文,整体把握
第四:学会踩点,分点叙述
对于选择题,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平时做题时要圈出在文本中找到的答案,这样正确率较能保证,也方便自己检查。
做简答题,常遇到的如:这个词语能不能删掉,这段话能不能删掉。
这是有套路的。
答题技巧:不能去掉。因为“……”的意思是……,去掉后,变成了……,不符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基本意思达到,根据题目灵活转变。)
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
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文本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原文”,进行回答。
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答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作文方面:
写作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期末复习阶段,孩子可以抽时间记诵、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典故、古诗词等,拓展知识面,在考场写作时才能有充足的材料可以运用,使作文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这要感谢谢华老师分享的《阅读.悦读.越读》的分享课。
自从听了之后,我开始落实孩子们的阅读和积累。从5月3号至今,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并做好阅读记录。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喜欢上阅读,还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典故。并且能较好的运用到写作中,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写得好的作文让孩子在班级范读,让大家互相学习。
到今天,我们每天课前还会做阅读推荐,孩子们推荐的一些经典语句他们慢慢也学会运用到写作上。
课前我会把一些好的文章读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在这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的美文,也能慢慢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这期间,孩子们不仅大量的阅读的国内外名著,有些孩子还把我推荐的《草房子》看了,我们还组织一起看了电影版的《草房子》,大家都被里面的片段感动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鼓励。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学习,是不爱学习。
努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写字进步,作文进步,考试进步,答题习惯进步。。。。。。都要在课堂上大大的表扬下。特别是那几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想法设法在课堂上让大家看到他们的优点。
每次考完试,我会一个一个找他们分析试卷,哪里做得好,哪里还要加强,鼓励他们下次争取在进步。
这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更系统规范的复习。总感觉还有啥没复习到,思维导图也没能很好的运用到复习中。不足之处,还请多多给我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