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夏天,空调还不普及,电视还不是24小时播放节目,电脑和智能手机还稀少,热得睡不着的夜晚,家家户户在弄堂里摆几张竹椅,是夏日里的一道风景线。小孩子怎么避暑呢?
是在弄堂里一阵疯跑,饮鸠止渴般感受急促的气流吹拂在身上,享受片刻爽快,但一停下来却比之前更甚;是拿着大蒲扇,对着自己浑身上下一顿猛扇,单手扇来风太弱,双手扇来太累,单双手交替着,摇得酸疼还没解一丝暑气。大人拍拍不断折腾的孩子说:“心静自然凉”,不过才安静片刻,就又变得躁动难安。
这时候有人又想了一个奇招,说鬼故事纳凉。小孩子们围坐一圈,眼睛里闪着跃跃欲试、好奇、兴奋又有点小害怕。大家挨个儿把自己听来的鬼故事分享给其他人,力争在这夏日炎炎靠吓人激起凉嗖嗖的鸡皮疙瘩。
至今只能稍稍回忆起一个故事的零星片段。比如有一只长着牛眼的鬼,它的脸惨白惨白,眼珠子血红血红,有一天来到一个村里,跃上一户人家的房顶,脑袋瞬间变成几倍大,一张嘴巴,舌头像地毯一样由卷筒状摊直,一路垂到了地下,像是个滑滑梯。之后就用舌头在周围搜索小孩子,发现一个就卷走一个吃掉,直到把舌长范围以内的小孩子都吃完了,他就会手动再接一段长舌头,再吃掉一批小孩子,周而复始,直到把这个村里的小孩子都吃干净。
现在写来就是个没有逻辑、也不吓人的、失败的鬼故事,但却是小时候唯一有印象的鬼故事了,长大后再也没听人亲口说这些故事了。
但游乐园里的鬼屋却继承了这些失败的鬼故事的衣钵,接过了吓小孩子的任务。我就记得进过一次这样的鬼屋,和侄子一家去游乐园,被大人们推搡着赶鸭子上架,坐上一辆有轨道的小车,开进了黑洞洞的鬼屋里。四周安安静静的,开始只有轨道运转的声音,之后会时不时传来一些幽幽的风声。突然,从左边冒出一个鬼头,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强光打在上面加强了视觉冲击力,还伴着放肆的笑声,使坐在车上的我吓一跳。等开过这一段路,一切又重回黑暗和阴森,然后如法炮制的再来这么几下,不同的只是吓人东西,有时候是青鬼,有时候是骷髅,有时候是幽灵,有时候是动物,不同的东西伴随着不同的声音,开路就是一路一惊一乍。在被吓了几跳之后,我索性闭上眼睛,听到音效就知道又来了一个鬼东西,心里默默地数着数,没到十就走完鬼屋之旅。
出来后,大人们聚在一起看我们的反应,促狭地问我和侄子害不害怕,这种问题不是应该在进鬼屋之前问的么?我侄子一言不发,他们大笑着说:“吓得说不出话了”,我故作镇定地说:“其实一点也不吓人。”才把大人们的嘴塞住,去了一趟鬼屋,被娱乐的却是看戏的大人。
至今我也没搞清楚,我到底胆子小,还是怕人吓人吓死人的恶作剧。看过的鬼片也是寥寥无几,在突然之间来的一下中受惊,其余时间觉得有点“狼来了”的无聊,最后就放弃了这无意义的“自作自受”,觉得鬼片实在是个无聊的东西。
看鬼怪灵异小说从没有其他读者说的吓得睡不着觉,更没有觉得恐怖,也没有做恶梦。所以对我来说,知道鬼故事都是骗人的,要吓倒我得靠视觉冲突力和音效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