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我和Leon搬到了老小区的六楼。隔壁王阿姨,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见我俩比较年轻,特地进屋给我们说了很多生活常识。看得出来,她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
起初,我们都以为王阿姨特别和善,十分勤快,帮忙带孙子,还要给儿子儿媳做饭,忙上忙下,名副其实的中国好婆婆。
日子一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每到晚上,他们家就开始上演河东狮吼。基本上每天晚上十点到十一点,是她们家争吵的固定时间段。虽然听不清她们争吵的内容,但是能分辨得出王阿姨是争吵的主要参与者。声音大,说话也难听。看不出来平日里弱不禁风的王阿姨,肺活量竟然这么健康。
一次,月黑风高的晚上,一家四口人全都上场。儿媳不断吵闹,孙子哭哭啼啼,婆婆骂骂咧咧,儿子看不上去了,开始用一家之主的威力上演最后的压轴戏,希望世界能够清净下来,没想到事与愿违,婆婆开始伤心哭骂,说儿子不孝顺,老伴去的早,自己从来没有洗过这么多碗,做过这么多家务,儿媳责怪婆婆,孙子哭声更大。
第一次亲临这么剧烈的家庭争吵,用惊天动地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声音之大和嘈杂,对面楼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爸妈也经常吵架。记忆里妈妈属于强势的一方,爸爸大多时候还是大男子主义,不跟女人一般见识。但只要他们一争吵,我就会有种随时被淹没的不安全感。
相比之下,王阿姨一家更擅长于家庭争吵。三个大人可能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种种行为,无形中已经给十岁的孙子种下了缺乏安全感的种子。尤其是王阿姨,为什么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能说出这么难听的话,觉得天下人都欠了自己 十万两黄金。
如果我是那个十岁的孙子,我宁愿不回家,我宁愿在学校里加班写作业,去网吧玩游戏,和朋友闯天下。现在看来,隔壁的小男孩,已经适应了家庭的争吵,和父母,奶奶讲话,都是大声吆喝,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开始耍赖。
好一出人间悲剧。
我们没有和隔壁交流太多,大部分都还是猜测。也许,王阿姨有过非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让她时刻都处于高压之中,唯有通过争吵,才能树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威望。
人都说晚年难得一平静,无欲则刚。能够真正让自己快乐的办法,就是获得存在感。王阿姨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不一定得用暴力手段,伤害整个家庭。一旦家庭支离破碎,整个人都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好在这个场景里,我们都只是隔壁的旁观者。看得到里面的伤痕累累,也懂得家庭的力量来源。
只不过,家庭的维系,需要经营,需要每个人的理解和宽容。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把自己强加于他人,只会让双方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