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合并播讲的家庭背景声《宽容》,也看完了房龙的《宽容》原著,就此写一些想法心得。
先说说房龙的《宽容》。房龙的《宽容》谈论的是关于群体的宽容,社会的宽容,与个人的宽容关系不大。个人的宽容并不直接导致群体的宽容,这个观点贯穿全书始终,在《乌合之众》中这个观点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论述。房龙的“宽容”尤其指的是对于不同思想的宽容,书中从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开始讲起,那时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也有着相对自由的氛围宣讲自己的主张,但是即使自由,也是相对的。统治者对于苏格拉底的言论依旧无法容忍,最后苏格拉底即使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也未能避免被判死刑的命运。
但是相比于之后的中世纪,已经是非常非常自由的环境了。罗马与希腊的思想自由,是建立在丰富物质与发达文明的基础上的,随着被落后野蛮的日耳曼人和土耳其的入侵占领,罗马帝国的自由走向末路,文明毁于一旦。中世纪的不宽容,来源于一个不宽容的民族和一个不宽容的宗教,不宽容的民族是核心,不宽容的宗教是手段。不宽容是因为恐惧,不宽容的民族是因为落后。相比于开化的古希腊人,野蛮的土耳其人和日耳曼人更加好战,但是也更加野蛮和残忍,而野蛮和残忍就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同时,借着宗教虚伪的外衣,尤其是遇到同样不宽容的基督教的时候,一拍即合。教权与皇权之间的肮脏交易,成为了中世纪黑暗历史的开端,并且始终伴随着中世纪的黑暗。
与通过选举产生的希腊行政官和罗马元老院不同的是,宗教掌权者的教育水平普遍很低,而神职人员的权利几乎不受控制。不但允许无知的人为所欲为,而且还赋予了发动众人的权利,最终的结果就是——迫害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宗教的不宽容,社会的不宽容因此而生。
随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商业发展,这些情况渐渐得以部分改善。成为打破中世纪黑暗世界第一缕曙光的就是文艺复兴,诚然,文艺复兴所影响的是文学、艺术等领域,无法撼动政治与宗教黑暗统治的大山,但是文艺复兴提出的“以人为本”,成为了日后思想家、革命家的动力与基石。文艺复兴之后的宗教改革开始撼动基督教这座巨大的监狱,在那些穷困的偏远地区,国家开始了宗教改革的尝试,之后出现了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等等新教派别,与天主教分而治之。这就导致了教会对于民众思想的控制越来越弱,也就允许了那些思想家有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虽然这些权利还很少,即使是新教对于无神论也是无法容忍的。同时,商业的发展,逼迫着宗教对于异教徒的容忍程度越来越高,虽然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徒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从来没有停止过,认为犹太人是注定要下地狱的。而经商在当时也是不被认可却不可或缺的职业,对于那些基督教的掌权者来说,既然有人必须去做那些低劣的事,不妨就让那些注定下地狱的犹太人去做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对于思想的控制越来越弱,思想一点点发展,社会一点点进步,但是宽容依旧遥远。
时间跨越到20世纪,作者经历了一战,目睹了一战中的种种残忍,以往的不宽容是宗教的不宽容,一战之后的不宽容是从民族、宗教到国家、文化诸多方面的不宽容。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不能够消除恐惧,促进社会的宽容,也许这个过程需要几千年甚至一万年。
说完了房龙的《宽容》,再说说得到新栏目《家庭背景声》,如果说符合家庭需求,《家庭背景声》名副其实。但是如果说讲《宽容》,那不得不说是把《宽容》讲成了历史小说、人物故事。从讲历史的角度评价《宽容》,其深度和广度,《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的内容和深度是完全满足不了的。因此,在《家庭背景声》中,只挑了苏格拉底、拉伯雷等几个知名人物的生平来说。但是从全书架构上来说,这几个人既不是行文线索,也不是历史转折,只能算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注脚。《宽容》的核心对象是“群体”,在群体的行为过程中,几个超越时代认知的个体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家庭背景声》可以说是把《宽容》中最浅显易懂的故事拿出来念了一遍,最核心的观点,最缜密的论证,最详细的论述,都只能在书中看到,在《家庭背景声》中通通被按下不表。不能说《家庭背景声》是失败,但是真的希望了解一本书,一段历史,一个小时的音频远远不够,书本的力量远比想象的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