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一只飞蛾扑向街头那盏炽热的路灯燃烧起来,耀眼的火苗划过漆黑的夜空,掉落在雨后泥泞的路面,顷刻间被黑暗所吞蚀。
夏夜,一群无知的飞蛾就这样围绕在路灯旁,迷恋着燃烧自己的灯光,煽动着将要化为灰烬的翅膀,重复着扑火自燃的悲剧式命运,燃烧、发光、消逝,不断上演着生命璀璨而短暂的剧目。
飞蛾一种奇特的生物飞蛾,一出生便背负受人憎恶的命运。他与蝴蝶长得如此相似,又活得如此不同。白天,蝴蝶自豪地在灿烂的阳光下飞舞于花丛间,翩翩倩影,受人赞美;黑夜,飞蛾寂寞地在银灰色的月光下穿梭林荫,惹人憎恶,视为害虫扑杀。虽同样做着为花传粉,延续其后代的乐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蝴蝶的鳞片能够反射阳光,能在白天活动,文人骚客常将其赞为美的化身,而飞蛾的翅膀不能反射阳光,只能在夜间活动,常被视作丑恶之身。如将蝴蝶比做恋人的魂魄,飞蛾就是来自黑暗的怨灵。
民谚中常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但许多人并不明白为何飞蛾要扑火?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飞蛾具有趋光性,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飞蛾利用翅膀振动产生热能,散发紫外光,待花朵激起反射,飞蛾便趋光飞去,“飞蛾扑火”不过是这一特性的写照罢了!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么飞蛾其主观上并不想死在火焰里面,只不过将火焰误认为反光,使其在烈火中不幸丧生。
但如此平凡的自然现象为何时至今日还令众人感慨?也许科学家的分析是事实,但事实并不代表真实。飞蛾果真将火焰看错了吗?我宁愿去探知那无人证实的猜测。飞蛾,这种长年生活在夜间的昆虫,一生从未感受到阳光的照耀与温暖,苟活于黑暗,受人唾弃,难道他不曾渴望过光与热?不曾试图去追求、去接近、去感知那耀眼的光芒?谁也无法获知飞蛾的真正想法,甚至连飞蛾自身也难以猜透燃烧于心底比火焰还要炽热的欲望,所以飞蛾带着疑问,带着无知,带着激情,奋不顾身地投身于火中寻找答案,就在那一瞬间,它见到了光明,感到了温暖,也找到了答案,但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值得吗?后悔吗?用生命去追求光与热真的有必要吗?许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质疑,所以飞蛾扑火才长久以来激起他人的无限猜想。值得与不值得,并不仅仅用肉眼去观望,也许要去尝试与体味才会懂得其间的奥义。飞蛾生于黑暗,死于黑暗,永远被阳光抛弃的它比生活在阳光下的蝴蝶更渴望光明,更渴望温暖,它无畏地追求心中那一团明亮的火焰,直到投身火中燃烧自己的那一刻,终于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追逐到了不曾拥有的光与热。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每个人都向着那个不曾拥有的人生目标前进,付出时间与青春毕生追寻,如果一样东西是我们与生俱有,顺手可得,那这个东西就不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如生来就是阳光宠儿的蝴蝶永远不懂光与热的价值,更不会像飞蛾般舍身去扑火。而当我们在嘲笑飞蛾愚蠢与悲哀的同时,有谁去思考我们同样也付出代价去追寻人们心中那团欲望的火焰呢?又有谁去思考我们为追求目标而牺牲的一切是否值得呢?其实每个人都像一只飞蛾,生活的世界都缺少各自的“光明”与“温暖”,所以心中欲望的火焰使我们向往着不曾拥有的事物,带着些许无知,些许迷茫,些许勇敢,不断追寻,尝试接近,直到燃烧自我,让生命发光璀璨,最后无悔地化为腐朽。
飞蛾只是短暂的生命演绎了一个扑火的故事,而人类却是用着一生证实这样的一个不灭的真理。也许,当我们白发苍苍,步入夕阳之年,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才能明白飞蛾扑火的心情,才会在值与不值中找到答案。
“啪啪啪”又一只飞蛾扑向街头那盏炽热的路灯,燃烧起来,耀眼的火苗划过漆黑的夜空,掉落在雨后泥泞的路面,顷刻间被黑暗所吞蚀,没有留下任何一丝遗憾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