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日拱一卒,积硅步,精进未来的自己。
今天的晨读资料中首条标题“忙碌的陷阱”——
“忙碌中”通常不是指在做最重要的事。现代人多少都有点对效率的迷恋,恨不能自己一天到晚像机器人一样不会疲劳,并且保持稳定高效的产出。
很多人混淆了忙碌和有意义的进步,他们为自己处理了上百封邮件或者一边做饭一边开完电话会议这样的“高效率”而洋洋自得。
他们每隔几分钟查一下邮箱,或者瞄一眼微信,生怕错过了什么消息。
他们把自己一天到晚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可惜了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么,送你们一句话:未经思考的忙碌是没有意义的。你真正需要关心的是你今天比昨天距离目标又近了多少,而不是今天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咋一看,有一点戳心,貌似我正好是掉坑里那个。但细读之下,又觉得文中讲的有点太绝对,或者说,我想提醒一下年轻人,任何一个观点都有它的相对性和偏颇性,应该辨证的理解,而非一杆子撅到底。
首先,我觉得,我们学习,工作等等一切活动,大前提是为了让有生之年的生活开心,富庶,坦然,没有虚度。
以这个文的字面看,我差不多瞎忙了二十年,那种不夸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重复性的农活。几乎没有想到过什么比昨天要进步,离目标多远这些事,只能看到我的家我的花我的娃,我前18年体力上是累的,但内心一样是充实的,家里也很和睦。
即便从去年开始,我改变了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追求,但我不会否定过去的日子就是没意义,不是的,许许多多的人过得平凡但喜乐,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状态就是好的。
一边做饭一边开完电话会议不是高效率吗?我一边做活计一边听音频学习不是高效率吗?一定要相对的解读。
年轻的战友们,我赞同努力,赞同坚持,赞同终生学习,我也在调整自己的步调,但我不赞同每一个方法论都是拿来就照搬照用,有时弄不好,往往会让自己变得无所适从,心生焦虑,一定是解读后,内化后,变成自己内心真的喜爱的,认同的,才能做得久,做得好。
最后我想说,阅读本身并不是力量的来源,因为阅读所触发的思考与自我的提升,以及后续的改变与践行才是,愿我们都找到那条通往幸福与快乐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