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我第三年在暑期做幼小衔接课程。前两年自己还在高段,而今天自己恰好教了一年级。所以感触会更加深刻。
当然不只是感触,更多的是一些具体行动。
我给自己粗粗做了以下总结。
讲故事,大量不厌其烦地讲
自从自己开始教一年级,自己渐渐开始习惯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包括自己女儿的出生,我也开始给自己的女儿讲故事。
孩子们天生是故事的爱好者。通过故事他们感受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可以发展他们的各种情感。
没有故事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
我每次上课前,就来一个5到8分钟的故事。这15次课下来几乎就是雷打不动的讲着。
有时我放在课的开始阶段,如果我发现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到达,我们就边讲故事边等这些小朋友,一则故事讲完了。全班小朋友也到齐了。
讲故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约定,那就是不能打断老师,有问题讲完之后举手。所以每一次讲故事的时候,有孩子插嘴,其他孩子就会提醒,一两次之后,讲故事时孩子们都是全神贯注地听。
那些迟到一两分钟的孩子,开门见到我们正在讲故事,看到同学们正在认真听故事,自己也就赶紧安静到自己位置。
有时故事放在课中,作为中场休息的调试。进行一个课堂节奏的切换。
故事内容上,我一般选取情节波动大、情感丰富的故事,这样孩子们更加愿意听。
当然每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不是一次奖励行为,我不说因为孩子们表现好坏,我只是今天我们开始讲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老师讲故事是没有理由的,不必刻意表现出任何状态。
故事是一种陪伴。我来,就会讲。
而持续讲故事,也可以让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这5到8分钟,也是倾听习惯养成的时间段。孩子们都是听得特别认真。谁都不愿意打断我。故事讲到高兴时,孩子们大笑。讲到难过时,孩子们流泪。
规矩定在课前,课中不断具体化
我常常想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一条定规矩法则:播下种子。什么叫做播下种子,就是一些规矩或是一些注意事项在没有发生之前,提前告诉孩子。
在这15次的课中,上课前1分钟我就说下上课要注意什么,注意事项也不要多,说的最多的一条是上课时要先举手后发言,这是以防孩子们乱插嘴。
前几次课前定规矩,还需要树立几个表现好的典型孩子。把这些孩子的行为表述清楚,其他孩子可以对对照,比方说关于课前准备,我就是我看到某某同学已经准好课前准备,她的书本放在左上角,铅笔盒放在中间,手放好,坐端正了。其他孩子一看就明白。
当然课前说几句示范几下,也不一定有效,部分孩子的行为在课中还要持续关注,毕竟这些小屁孩都还从幼儿园出来,规矩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烈。课中一旦发现课前定下的规矩有些孩子不遵守了怎么办了。
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
用眼神暗示,暗示不行,漫不经心地走到孩子身边,还是没有反应,就用手敲下桌面。
表扬此时做的好的孩子,最好表扬这个孩子身边的其他孩子,孩子立马可以看到这种行为的。表扬远点的孩子,对于这个孩子的紧迫感不是特别强烈。
一旦发现这个孩子有进步,那怕有那么一点点进步,要表扬,而且是要不遗余力地表扬,夸张地表扬,表扬到这个孩子有点不好意思。
与家长高频互动,面向家长推送微课
按照我自己的工作节奏,我基本以最快的速度组建班级微信群,不管这个班级我执教多久。
组建群可以迅速凝聚这个班级,除了方便老师发布信息,也方便家长们相互了解。所以组群,变成了我面对每一个班级的第一步。
在这个群内,我除了发布一些作业,还面向家长们推送一些微课。原来我的微课主要针对学生的,以讲解题目为主,但是这一次不同,我将阐述的方式从学生口吻转成了家长口吻。、
主要讲一节课背后的逻辑,从一个老师角度讲解,也结合家长辅导学生的视角。让家长们在辅导学生作业时,除了知道一些题目怎么教,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教。
当然这几次的尝试还不是特别明显,以后还需要做重点探索。
面向家长退出微课,我的一个最大的初衷是:让家长的讲解有点像老师。或是有那么一点感觉。因为在平常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她讲,孩子总是说老师不是这么讲的。所以我把老师怎么讲的告诉大家。
对于我来说,制作各种类型的微课,主要还是想让自己跳出原来的舒适区,能够有新的突破。
结语
短短的15天即将结束,珍惜与每一个孩子的相处,全情投入,用心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