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700字,读完预计需要9分钟)
为什么日倭持续骚扰明朝而明朝却不能远征日本?
为什么人人都说海瑞是好官而他却处处受到排挤?
为什么西欧已经用火抢改进战术而明朝却还在修筑长城?
读完这本历时7年著成的《万历十五年》,透过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抗倭英雄戚继光这些耳熟能详关键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我们或许会弄懂这些疑问。
作者美籍华人黄仁宇,擅长技术角度看历史。
但《万历十五年》不是枯燥的历史论著,而是采用传记体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透过一个皇帝、一个宰辅、一个清官、一名战将的真实人生告诉了我们大明王朝的“历史定数”。
01 万历皇帝与张居正
九岁登基的万历神宗皇帝,一开始就对早晨五点多开始的早朝抱有抵触情绪。
万历的生母慈圣太后教子极为严格,皇帝一有过错就要受到处罚,有时罚跪几个小时。
就连万历喜欢的书法,也被宰辅张居正以“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无益”为理由劝止了。
但最初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高度信任的,连张居正丧父也没有按照传统封建礼节守孝三年,甚至因此事谏言的一众官员也被贬官为庶民。
不过,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皇帝仿佛瞬间长大,思想也日趋独立。
以往对张居正的信任,逐渐在张居正反对者的攻讦下,变成了被张居正蒙骗的愤怒。
尤其看到张居正极其奢靡,却满口节俭;结党营私,却圣贤自居。
爱之愈深,恨之愈切。
万历皇帝对生前的张居正最为信任,在其死后清算的也最为彻底,几乎到了开棺鞭尸的地步。
但是万历皇帝并不明白,正是他的优柔寡断,才给了张居正机会,才成就了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流芳百世的美名。
1587年,已经登基15年的二十四岁万历皇帝,结束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也给自己的“万历新政”画上了句号。
02 新首辅申时行
张居正死去不久,资历最浅的申时行变成了内阁首辅。
明朝的高官和韩国的总统一样,能得善终的不多。
申时行并不想和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一样,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选择当一名“和事佬”,一个拼尽全力维系明朝文官集团不会分崩离析的和事佬。
但是,明朝文官集团已经内卷到了“去皮见骨”的程度,一些文官沽名钓誉、讪君卖直,宁可放弃官爵、生命、在御前得罪皇帝,也要维护封建礼教以换取“流芳百世的美名”。
尽管申时行选择明哲保身,但是反对者却不给他当“和事佬”的机会。
当参劾的奏本从一句经书的解释、一个考题的不当、一个小官的家庭琐事等小事展开时,申时行已经从青萍之末中觉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
但申时行已经从“高楼起、高楼塌”的张居正身上汲取了足够的教训。
在万历的支持下,他最终在危机中摇而不坠,又重新站稳了脚跟,甚至被众口交誉为“老成持重,有古君子之风”。
然而,官场上倾轧、思想上死板、财政上混乱、制度上僵化,已经牢牢地把大明王朝束缚在原地。
03 世间已无张居正
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希望通过改革减缓这个封建王朝衰亡的步伐。
但是,张居正只把文官集团当作自己改革施政的工具,在备受万历宠信的时候,傲气凌人、戾气太重。
这也导致张居正死后,被迅速而彻底地清算。
张居正死后,万历新政的改革悉数被废,大明王朝继续趔趔趄趄地走向灭亡。
此时的万历皇帝因为废长立幼一事,开始和整个文官集团进行长期的消极对抗。
“和事佬”申时行,在对抗中左右都不想得罪,无奈被迫辞官归乡。
十余年的对抗中,万历皇帝明白了每一个人都和张居正一样,是“阴”与“阳”的结合。
文官集团“阴”与“阳”不和谐的两面性,是精神与物质的分离,是伦理道德与私心贪欲并存。
一方面,熟读经史的官僚们以仁义道德标榜;另一方面,微薄的俸禄和体制的漏洞始终在引诱他们的贪腐欲望。
长期消极对抗的万历皇帝,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意图,反而感到了万人之上的疲惫无奈。
如果张居正生前的万历皇帝是励精图治的话,那么用“躺平”形容之后万历皇帝的怠政无为最合适不过。
04 模范官员海瑞
步入后期的大明王朝,官场的倾轧和党争已经成为日常,文官集团的伦理道德与私心贪欲并存已经成为常态,但是海瑞依然坚守传统伦理道德而没有任何私欲。
1569年,海瑞上任南直隶巡抚,有的官员自动离职或请求调走,缙绅之家则纷纷把朱漆大门刷成黑色,以免招摇。
可见,海瑞的名声,足使人震慑。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下,明朝统治者并没有供宫廷开支的“内库”,所需钱物直接取用于税收且毫无节制。
相比皇族的奢靡,明朝的官员薪俸则是十分微薄、勉强度日。
这种极度不公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官员们的集体腐败,也就不难理解海瑞的尴尬处境了。
但是,清廉耿直的海瑞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处境的尴尬,反而要大展鸿图,以恢复朱元璋建朝时的简朴民风。
海瑞上任伊始,就下令管辖境内公文使用廉价纸张,禁止生产饰品、点心以及各类奢侈品,极力推行勤俭节约。
但,最终导致海瑞垮台不是这些琐碎苛细,而是干预了土地所有权。
海瑞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以打击高利帒的形式,要求豪绅富户将耕农抵押的土地全部退还。
但是,在断案中,海瑞未依法制,完全凭个人道德评判,以一己之力对抗庞大的利益集团,最后遭到猛烈参劾,被迫退休赋闲。
被罢官的海瑞只能退隐籍贯海南琼州,在这不毛之地,忍受着无法排遣的空虚和寂寞。
尽管海瑞最后复出,也是不合时宜、郁郁而终。
海瑞一生家庭极其复杂,3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
有过3次婚姻,2个小妾。
前两个妻子被休,第三个妻子猝死,还有一个小妾上吊。
有过3个儿子,均不幸夭折。
05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武将,冲锋陷阵、勇猛果断。
一代名将戚继光,以一人之力挽救了不堪一击的大明王朝,招募新军创新战术击溃了日倭的长期骚扰,镇守北方呵护着衰老的大明王朝。
文官,崇尚中庸、标榜和平。
明朝建朝以来重文轻武的风气,让文官集团认为武将不过是血气之勇、一介武夫。
尽管戚继光是一名战功赫赫的武将,同样被文官集团所不容。
束缚在奄奄一息的明朝体制内的武将戚继光,因为建军需要讨好首辅张居正,却无意中打破文官集团党争的平衡。
随着庇护他的张居正离世,这位民族英雄被革职罢官,在贫困潦倒中凄凉离世。
1588年1月17日,戚继光这个将星陨落,古老的大明王朝错过了最后一次逆转的良机。
而此时,西班牙的舰队已经整装列阵,即将出征英国,开启海洋争霸的新航海时代。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明朝后期,世界大势已然发生巨变。
僵化腐败的文官集团、被压抑的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矛盾一步步在凸显。
但是,大明王朝的统治阶级并未意识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忧,也没有觉察到悄然崛起、虎视眈眈的外患。
以致于万历十五年,成了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