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赊刀人的故事,我是从邻居家张奶奶处听来的,那时候我才十一二岁,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在张奶奶的故事里,赊刀人是“预言家”“慈善家”“手艺人”,这些看起来就很有趣的称号激起了我的兴趣,便缠着张奶奶给我多讲一些关于赊刀人的故事。
听到我的这个要求,张奶奶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她小心翼翼地瞅了瞅周围,然后起身拉上了窗帘。我眼见她这模样,越发好奇起来,这赊刀人究竟是什么啊?
张奶奶回身望着我,轻声在我耳边说道:“我给你说的,你别往外说,是要泄露天机的!”
我疑惑道:“张奶奶,他们不都是挑货卖的叔叔吗?”
张奶奶做了个嘘的手势,打断道:“娃啊,这话乱说不得!赊刀人他们都是鬼谷门人,能预言天机,他们表面上是货郎,实际上是在悬壶济世修仙呢!”
时至今日,我都记得这番话。
年岁大了,我又见到了另一则关于赊刀人的记录,那是1878年7月的《申报》里发出的一则通告:
浙之奉化县境,当咸丰辛西年间,忽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每逢热闹之处,舟则维岸,刀则摆列岸上,如遇买主,但计价目而不收钱文,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至十八文一升,于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据,唯其人则已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萧庙前又来一外路人,船装厨刀求售,其言与昔无异,并谓将来米价有贵无贱云云。人尽惑之,幸为奉邑尊风闻,立即饬差往拿,然已杳无踪迹矣,惜哉!
这里面说了赊刀人的三个特征:
1、商品质量好,而且通常是剪刀、菜刀之类常用品;
2、东西一般只赊不卖,而且赊之前,他会记上价格,然后告诉你等某某东西涨价或者跌价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再来收钱;
3、如果非要提前买赊刀人免费赊价的商品,他会给出一个高于市价的价格。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了解赊刀人就类似于货郎,只是他们在经营模式上添加了赊和预言两种噱头。
赊刀人的记账赊的模式,类似于借助经验,预测市场某种商品价值波动,然后以租借的形式,约定年份,到时候来回收本金和利息。
赊的第二种形式,便是借助年限给出的高价,让人因为产品质量好,产生直接购买的念头,毕竟以前农民都比较淳朴,不太喜欢欠钱。一旦大家想购买了,赊刀人真正的生意就来了,他会给你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你。
至于预言这方面,实现了,也只能说明他们经验丰富,若是不能实现,也无伤大雅,因为很多赊刀人都是走南闯北,很少固定一个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大家认为赊刀人是个庞大神秘的组织的原因。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