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yoga音译过来的,瑜伽这个词有很多解释:
合成一体,联结;
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这个解释赋予了瑜伽一种身体上的诠释;
瑜伽试图创造一种我们在每一个行动,每一刻,总是在场,在当下的状态,在当下就是专注,专注能让我们对行动保持觉知;
另一个古典意义是“与神合一”;
瑜伽虽然扎根于印度思想,内容却具有普遍性,因为瑜伽是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在生命中做到所期望的改变,实际修炼瑜伽,会带领每一个人达至不同的方向。
修习瑜伽从何处开始?如何开始?非的从身体的层次开始,毫无例外吗?
何处开始,得视个人的关注之所在而定。修持瑜伽的方法有千万种,随着修习的进展,在某种进程上的关注,将会引导至另一条路。因此,我们可以从《研读瑜伽经》或者冥想入手,也可以从练习体位法入手,通过身体的经验,开启瑜伽的体会。也可以由入门,感觉我们内在存有的运动,呼吸开始。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可以从任何面向着手修习瑜伽,但是如果想成为完整的人,统合所有的面向,不要只是单方面的修持,只练习体位法停留在身体层面,或者只专注冥想,瑜伽具有完整性。
大部分人对瑜伽都有错误的印象,如:
1、被要求不准做烟民
2、非的当个素食者
3、得的放弃世俗的财务
4、身体柔软才能练,僵硬者不能练
5、瑜伽只是一项体育运动
很多老烟民,练瑜伽之后就再也没有烟瘾,修习瑜伽的结果就是不再想吸烟,而不是因为他们想练习瑜伽才戒烟的。
如果是出自内心,自愿自发,就值得赞赏,然而若是出自外在,就毫无令人钦佩之处。
其实身体僵硬之人,才是更加需要练习瑜伽,任何僵硬都是有原因的,你可以通过练瑜伽变柔软起来,破除身体上的很多障碍,也能帮助你在冥想时更专注。
瑜伽是因为人的身心灵的需求而产生的,认为瑜伽只是体育运动的,只是停留在身体层面的练习,瑜伽还有心理,和灵性层面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修持。
再解释瑜伽,就得提及帕坦加利《瑜伽经》,比起其他的瑜伽经典,《瑜伽经》使得瑜伽更易于明白。
以上内容是借鉴《瑜伽之心》这本书,加上我自己的个人总结的瑜伽的概念。
也是我所了解的瑜伽。
虽然学瑜伽初级课程前,自己有看各类瑜伽经典书籍。但是学瑜伽之后,才开始能较好的理解书中的观点。
学瑜伽前看书,理解了20%的内容,学瑜伽之后,能理解60%的内容了。很多瑜伽经典书籍,都值得一段时间拿来从新读,因为随着修持瑜伽的时间越长,大到不同的深度,都会有很多自己的感悟,这时候,再重新看书,能帮助自己更了解真正的瑜伽文化。就如同当你知道宇宙的浩瀚之后,说自己是一粒尘埃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表彰。
瑜伽教会了我永远努力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这里的表里如一,包括了思想和行动的合一,言行和举止的合一,而不仅仅表现在不口是心非。
瑜伽教我谦卑,不从别人评价中定义自己,不从个人成就夸夸自谈.
瑜伽帮助我的身体更有觉知,从身体的觉知意识到心理层面的觉知,将来还要达到灵性层面。什么是觉知?身体的觉知是什么呢?心理呢?
觉知就是让你从无意识的状态来到有意识的状态。身体觉知是真正了解你的身体,听到你的身体跟你说话的声音,倾听到它的需求。比如,我原来看到好吃的,就吃,然后吃撑了,不断重复这样。我懒得起来,就不吃早餐了。我总会毫无征兆的有情绪的起伏,这些都是无意识的状态。
真正有意识的状态是,当我看到好吃的,我会想,会不会是我之前吃过,觉得很好吃,所以现在才想吃,也许之前是我的身体有需要,才觉得好吃,现在我的身体真的需要吗?需要这个食物来维持我当下的健康状态和心情愉悦吗?我会有意识的感受到,此刻我正活力充沛,因为早上的阅读,同时也心情愉悦,内在满足,我并不需要这个食物来再次填满我,再吃,会给我的身体增加负担,所以我现在并不需要它。就是身体的觉知力。当我的身体越有觉知,我就越健康,精力充沛。晚上不再拖延耍手机,而是听到我身体的声音,它告诉我,这个时候要睡觉了,我就去睡觉。每天有觉知,有意识的体验到身体的状态,感觉特别好。这是轻断食的体验给我的后知后觉。
瑜伽是控制我们心意识的波动,我通过瑜伽呼吸法的练习,让我的情绪得到释放,经常有意识的练习,让呼气时吸气的两倍长,去感受腹式呼吸带来的放松,专注的练习内悬息,躁动不安时,练习外悬息每天都能让我越来越平静,身心愉悦,这种愉悦的体验是我学习瑜伽前,99.9%的时间都体验不到的感受。而现在,我开始经常能让自己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中了。(写这些文字时,我也是正在这样的体验中)。
瑜伽八支:持戒、内制、体式、呼吸控制、制感、专注、冥想、入定。是我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做到的面向,也是我现在的人生追求。
我所了解的瑜伽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