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意大利名导托纳多雷执导的“时光三部曲”之一,上映于1998年。我从很早以前就对这部电影有所耳闻,但一直都没有找来看过。最近,时隔21年,这部经典电影的4K修复版竟然上映了!我赶紧趁此机会进电影院观看,边看边感慨:像这样的经典老电影要是能多多重回大银幕,该能消却多少样“君生我未生”的遗憾。毕竟,在手机小屏上播放也太委屈它们了。
如同它的名字—“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充满了诗意、传奇和忧伤。“海上”,这个意境天然带着一种漂泊无定的命运之感,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海上花》。饰演男主“1900”的演员蒂姆·罗斯,我对他主演的美剧<lie to me>也记忆犹新,他很擅长饰演敏感且有些许神经质的角色,同时也把1900那种在单纯的环境中长大、少经世事的天真与纯粹演绎得入木三分。
这部电影给人的美学冲击感有很多,对每个人的触动可能都有所不同。对我而言,比较有感触的是以下几点:
一. 传奇虚实难辨,好故事胜于千金
在电影中,海上钢琴师“1900”的故事基本都是由他的挚友Max叙述、回忆而构成,剧中的听者和剧外的观众时常会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产生奇幻感。譬如,1900小时候一接触钢琴就能流畅地弹出美妙的乐段,天才而近妖;1900和Max在暴风雨来临时解开钢琴腿的固定销,连人带琴在剧烈摇晃的游轮大厅中来回滑动,演奏最惊险又最浪漫的圆舞曲;1900躲藏在废弃多年的轮船中,还能持续生存且衣衫整洁……这种有点超现实的奇幻感,让我想起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应该是导演有意营造的,符合一个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被叙述出来时,由于叙述者记忆模糊或刻意为之而形成的夸张甚或扭曲。然而,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性,和其中蕴含的深切情谊,就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所以,就像电影中的乐器店老板所言,一个好故事足以胜过千金。
二. 忧伤不时而至,底色依旧温情
这部电影呈现了出生于游轮的弃婴“1900”在海上长大,成长为天才钢琴家,终生未离开游轮这个“精神家园”,最终选择与游轮一起被毁灭的人生故事。里头既有幼年时期就无师自通一夜学会钢琴、长大后与爵士乐发明者PK钢琴完胜、发现自己一见钟情的女神正好是故交之女这样的酣畅淋漓,又有栖身游轮没有身份、船工养父被摆锤意外撞死、与女孩互有爱意却无法下决心离开游轮去找她、与挚友经历生离死别这样的浓浓忧伤。然而,我依然觉得这部电影的底色是温情的。1900这个没有身份的弃婴,虽然终生在海上漂泊,却一直都被爱着。在游轮的钢琴底下捡到他的船工养父,和船上其他好心的船工一起,在恶劣艰辛的工作环境中乐观积极地把他拉扯大,还教他认字。养父意外身亡后,船长、船员、船工们对他的关怀和包容并没有减少,让他能够顺利地展现钢琴天赋。成为游轮上的钢琴师后,无论乐队同仁还是各种舱位的乘客,都对他才华无比惊叹和喜爱,对他的小怪诞一笑置之,对他的选择予以祝福。一见钟情的女孩对他也颇有好感,邀请他来她家做客。挚友Max在后来为了找到他,排除万难,无比执着……1900的一生固然有很多遗憾,但也有很多的爱,这些爱既来自于音乐、钢琴,也来自于他周围的人。
因此,这部电影始终有着一种疗愈的力量,就像乐器店老板最终交还给Max的那把小号。
三. 人生的复杂性,不要畏惧逃避
1900为了去找所爱的姑娘,第一次下定决心要离开生活了27年的轮船。他穿着Max送的驼色大衣,带着全船人的祝福,一步步地走下楼梯,却在中间停住了。在他的眼前,是纽约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道路,就像一座深不可测的丛林。他伫立良久,忽然把帽子摘下,奋力向前甩出去,然后扭头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他自出生以来所熟悉的全部生活就是这艘游轮,从船头到船尾,他知道有多长,就像他深爱的钢琴,从头到尾一共88个琴键,他在上面如鱼得水。可纽约,实在太大了,无数的道路看不到尽头,无数的好姑娘值得去爱,面对无数的可能性和选项,他行动瘫痪了。
其实,我不责备他懦弱。因为他的成长环境太特殊了,他的身心从小就被这艘船所拘束,没有机会获得更健全的心智。就像一直被绳子拴着的小象,即便长成大象,也不会去挣脱那条实际早已拴不住它的绳子。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太少,导致了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典型的“想太多”——真实世界中的选择根本不会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无穷无尽,而是存在各种规则限制,选择也是双向的。
不过,1900的经历其实是用一种夸张的方式呈现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内心纠结——逃避复杂性。当我在《心流》这本书中读到这个概念时,就感觉内心被狠狠击中了。我们在面对挑战、机遇、困难时,常会出现畏难的心态,害怕应对复杂,也害怕自己变得“复杂”。但《心流》的作者契克森米哈顿说,不要害怕复杂性,向它投注精神能量,把它整合成我们内在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心智会不断提升,却又趋于通透、圆融、和谐、有序,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1900终究没能走出那艘船,他的生命与船一起化为灰烬。他的美好在于纯粹,他的悲剧也在于单纯。他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一段旋律、一缕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