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父母身上不仅藏有爱,还藏有儿女的余生

昨天二月二,回爸妈那里吃饺子。热乎乎的饺子上桌,往常的习惯,父亲总是第一个拿起筷子。但今天,他只是静静坐在饭桌一侧,看着我们吃。

未几,母亲端了一碗刚出锅的馄饨放到父亲面前,我催父亲:“趁热吃吧,你不是最爱吃刚出锅的嘛。”

爸爸摇摇头:“不行了,现在太热和太凉的都不能吃,一不留神,牙就会疼起来。”

听了父亲的话,再看看他默然坐在一侧的身影,嗓子里突然像梗了点什么。无由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些年早已经司空见惯的一幕场景。

热乎乎的饺子刚出锅,父亲忙不迭地拿起筷子夹到嘴里,一边烫的嘶嘶哈哈的哈气,一边朗声道:“赶紧给我倒酒,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啊。”

忙碌的母亲白他一眼:“就知道自己吃喝,也不照管孩子们。”

“好吃不过热饺子,一旦凉了,没滋达味,来,你们赶紧都动筷儿,瞧热吃起来。”

吃到高兴处,滋溜一口小酒,吧嗒一个肥得满嘴流油的小饺子,父亲会舒心地哈哈大笑着和围坐在桌子边上的我们开起玩笑来。

这是见惯了几十年的场景。曾经,我以为这样的场景会一辈子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没想到,父亲热火朝天吃饺子的场景,再也难以见到了。

今年是父亲的第六个本命年,过了年,父亲虚龄七十三岁了。

七十三岁的老父亲,瘦了一大圈,吃饭也前所未有的挑剔起来。去年冬天开始,几乎就不喝酒了。除夕夜的晚上,素来最爱吃的饺子,忽然一口都不想吃了。

“也说不出烦什么,就是觉得难吃得无法下咽。”

饺子不吃,母亲就给父亲包皮薄馅儿大的小馄饨,热热的汤锅里烧开水,撒上鸡精葱花,再放上几根菠菜淋上点香油,远远一闻,食欲大增。前段时间回家吃饭,父亲还蛮喜欢的样子,热乎乎地吃到鼻尖冒汗。这才不到一个月,居然就不能趁热吃了。

我们的饺子吃完了,父亲面前的馄饨也差不多凉了,他这才慢吞吞拿起筷子,细嚼慢咽的吃起来。

看着一辈子吃起饭来都生龙活虎的父亲衰老到现在这个样子,梗在嗓子眼的那点悲伤,愈发浓重了。

父亲是愈发的老衰了,很多时候,看着他的现在,再想想他的往昔,会觉得人生既像一趟没有归途的旅程,又像一场恍然若失的大梦。

曾经在记忆中健壮到无所不能的那个人,居然就这么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老了,老到最爱吃的饭一口再也不想吃,老到曾经健壮得好像能扛起所有一切的身体,如今连大踏步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父母老了,可儿女的心里,还历历在目地站着他们壮年的样子!

最近这两年,尤其是父亲身体不太好之后,陪在他身边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骤然清澈的悟到:面前这个清瘦迟缓的老人身上,不仅藏有一个男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更藏有普世之中的每个人都必然要经过阅历的完整人生。从这个角度说,父亲的衰老,其实是老天立给我的一面镜子。镜中是父亲的衰老,镜外是上苍的点化:看到没,这就是生命之河流经每段年轮时要生发的样子。

有了这样的了悟,再去看父亲,骤然明白,眼前这段时光,不仅是让我陪伴父亲衰老,更是让我亲眼目睹一个老去的生命如何在磅礴的时光中一点点潜移默化的变化。就像一座塔,慢慢在光阴里风化;又像一棵树,在冬日将深之际,一枝一叶的凋零。

而当下所有生发在父亲身上的,最终都会在我们的余生中一寸寸到来。有了这样的理解,再去看眼前的父亲,就好像面对了多年后的自己,更仿佛看尽了这人世间的所有生——无论如何过眼繁华,早晚都难逃白驹过隙的倥偬和迅疾。

大约也是源于此,我总觉得,年老的父亲身上,除了藏有深深的对子女的爱,还藏匿了更广大浩瀚的人生秘密——他是单独的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个体,对于大千世界来说,这个微不足道的人,不过一枚蝼蚁。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透过卑微渺小的父亲,我们亦能触摸到蕴藏在生命中的本质哲理:

没有一朵花会永远怒放,没有一片叶能永远青翠,没有一个人,能永远的,保持着始终如一的青春和美好。

无论你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一起迎来必然的衰老。

而衰老到了一定程度,告别也就来临了。这是世间所有关系永远不能逃脱的终局。

清楚了这样的终局,对于亲密关系的短暂,难免心生恐惧。

好比现在的我,隔上两三天,总会去看一看父亲。不去看望的日子,每天最少也要打上一个电话。

前段时间陪父亲去住院,路上他感喟——“你看你们都这么忙,我的身体却总是出问题,这得耽误你们多少事儿啊。”我和弟弟异口同声的反驳:“这叫什么话,什么能跟得上你的身体重要。”

这是讲得出口的表白,讲不出口的藏在内心的,其实还有另外一句话——父亲永远不会知道当儿女的从内心深处有多么感激这样的“麻烦”。因为,只要还能被“麻烦”,我们和父亲这辈子的缘分,就不会断。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倒情愿,自己哪怕到了八十岁,还能为了父母双亲不辞辛苦的奔波与劳顿。

越上几岁年纪,越对亲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崭新体验。好比那天,母亲说起某位远亲瘫痪在床五六年:“给儿女造的业障就别提了。”

若是年轻几岁,我肯定也会觉得家中有这样的老人是份累赘,但现在,观感完全变了。一个需要儿女不断辛苦付出的老人,表面看是“麻烦”,内里却是另外一种意义上对儿女的成全——成全他们有机会用纯善的孝心为自己积存一份福报,成全他们因为现在积存的福报而在未来有资格赢得更好的余生。

所以,父母面前尽孝表面看是老人受惠,实质上却是儿女给自己积福。尽孝的机会越久,积福的机会就越多。在这个角度说,子欲养而亲又在,实在是老天给予世人的最大恩赏。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527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53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0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61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0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64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1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8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97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3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1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9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7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感 好感可能就是对方温柔的脾气,好听的语调,漂亮的外表。也可能是那天明媚的太阳,正好喝到喜欢的奶茶,关注很久的...
    dfcff45246a9阅读 543评论 0 2
  • 2017年8月21日,北美大陆目睹了百年一遇的横跨东西海岸的日食。日全食地带虽然比较窄,但大部分地方至少能看到日偏...
    潘妮的旅居笔记阅读 713评论 0 0
  • 1993年底,我因为工作患上了一种怪疾,辗转了省里几家医院都是告诉我无法治疗,无奈放弃了工作听从家中老父的建议,回...
    伊达政宗疯了阅读 314评论 0 0
  • 郭相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吹”离开故乡只有十余岁的老母亲,时隔多年在晚辈的强烈要求下,终于起心动念带...
    郭相麟阅读 2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