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思大美女问我,什么是团队共创?我告诉她说是一种引导技术。也是行动学习中的一个内容。
后来百度了一下,查到这样的内容:
团队共创法(Team Consensus Method)由ICA研发并在全世界推广,作为促进团队达成共识的流程开始使用。团队共创法是融合了脑力震荡、德尔发技术,加上全形的概念,所创新出来的团队方法共享方法。可以大限度地发掘团队成员的潜能,形成团队共识,凝聚向心力。
团队共创法可以在简单的主题上运用,也可以在复杂的主题上运用。简单的例如某专案团队需要脑力激荡思考下周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复杂的可用於公司改造的策略规划流程中。当然,我们在复盘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研讨用起来的效果也非常棒。它是有效形成团队共识的方法,团队可透过此方法对任何主题达成某个程度的共识,并在后呈现出来。团队成员由于参与了共识形成的过程,他对于共识的落地就能不遗余力地去落实。
严格意义上,团队共创共分的五大步骤进行:
第一步 聚焦主题
明确本次团队共识之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重要。在复盘中,首先,我们在评估结果(找出问题)之后,通过鱼骨图结合人机料法环(或其他分析工具)来去聚焦每一个枝干的主题。比如,我们要先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和人有关的原因导致了今年销售业绩的下滑?或者销售业绩下滑和哪些人有关系?分别是怎么样的关系?等等。然后再从机(资源)的角度,去分析,销售业绩下滑和资源的投入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以此类推,直至几个因素全部分析完毕。人机料法环主题聚焦完之后,我们还要再去聚焦主要原因的主题,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哪些才是造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又将迎来一轮新的讨论…
第二步 集体讨论
当我们将主题确定或者聚焦之后,接下来就要大家去讨论问题的答案了。这个环节,要求每个人都认真的思考,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个环节是非常耗时间的环节,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去思考,同时,也要把握好整个讨论的节奏。这里的讨论和头脑风暴略有不同。头脑风暴是大家聚在一起,谁想起什么好的主意就发言,这样好处在于可以形成快速思考的氛围,但根据经验,头脑风暴往往会导致某些积极分子在不停的思考,而某些内向的伙伴却一言不发。而积极分子的发言虽然看上去言之凿凿,实际上,却并不一定站得住脚。这样一来,一方面,无法收集到每个人都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不利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讨论也容易变成谁的嗓门大谁说的就对的糟糕局面。所以,在团队共创法中,我们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方法很简单,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便签纸上,每个便签纸写一条,尽可能多的写出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写完之后,每个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某个观点和前边的人雷同,则转说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收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每个人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然后小组内成员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团队共创法区别于头脑风暴的主要原因之一。集体讨论的基本原则包括:
三不原则:不自谦、不批判、不阻拦
量多原则:数量越多越好
记录原则:所有的想法都需要记录下来
借力原则:可以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想法
平等原则:参与人员一律平等
第三步 分类排列
当每个人都提出了很多的想法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每个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并同时,将同类型进行合并。这个环节是用来梳理散乱的想法,以新视角发现不同想法之间联系的。主持人会请参与者将卡片进行归类。如果遇到单张成列的卡片,就需要将其合并到其他列。同时,为了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记忆和思考,最终列数一般在3~7类。太少属于过度合并,会影响下一步骤;太多又过于分散,不利于记忆。
把类似的数据归类分组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这中间会比较强调直觉,即用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形式进行归类。
给数据赋予新的含义:这是个非常有创造力的过程,因为人们会指出原来不曾看见的数据和问题间的关系。用这种方法给数据赋予新的意义。
第四步 提取核心思想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帮助参与者从一堆归好类的意见当中产生一个完整的新想法。在这个环节,主持人需要带领参与者去发现每列卡片共同表达的是什么,隐藏在不同想法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由于所提取的中心词是在所有想法基础上产生的新想法,所以不能简单从该列想法里找出一个能够涵盖其他想法的卡片作为中心词。
第五步 总结归纳
这一环节是将所产生的新想法进行结构化的过程,通过创造出来一个合适的图像来反映新想法之间的关系,确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想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图示化赋予含义在团队共创中属于可选步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可基于主持人的需要选择使用。
通过团队共创的方法,将我们的问题尽可能多的进行分析,最大化的扩展我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在查找资料中,发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重要习惯,好象跟这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内容源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五个习惯。所谓的统合综效就是指合作双方实现创造性的合作,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也就是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的效果。而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是统合综效的精髓。“统合综效”与之前的“双赢思维”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双赢思维”就不可能实现“统合综效”。“统合综效”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实现:
1、尊重差异,拥抱多样性。
我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认同和拥抱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多样性。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多样性可以增加一个物种在环境挑战中生存下来的概率。从团队建设角度来看,多样性能帮助人们激发创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多样性可以让人获得更长久的快乐。
2、求同存异,促成合作。
合作实则是一种“妥协”的艺术。白岩松说,“婚姻也是双方妥协的艺术。”好的夫妻和好的婚姻一定是由一次两次吵架之后慢慢改,我改一改,你也改一改,没全改也慢慢接受你,双方达到了磨合的最佳点,一路走到人生的尽头。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加深彼此间的了解,进而形成合作。
3、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经常中电视剧中听到一句话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里的敌人就是“共享目标”。暑假快到了,很多的暑期培训班都在到处招生拉生源,这些看似是个存量市场,很多培训机构找到了他们的共享目标“流量共享”,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的培训机构相互间流量互导,提升了暑期的招生人数。
二个概念,都有创造性这个词,而且都涉及到合作。团队共创,作为促进团队达成共识的流程开始使用,融合了脑力震荡、德尔发技术,加上全形的概念,所创新出来的团队方法共享方法。统合综效是指合作双方实现创造性的合作,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也就是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的效果。而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是统合综效的精髓。
仔细来看,二个概念,涉及到的数量和主体不太相同。比如说,团队共创,是一个团队,一群人,是这个团队的工作法之一,所以,它涉及到的内容更广,方法技能更多,流程更复杂。而统合综效呢,它侧重于合作双方的合作,所以,从字面上感觉更象是一对一,甚至,更侧重于个人修炼。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统合综效是团队共创的基础。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创造性合作的意识,没有个体的一对一合作思想,没有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的效果,那么,团队共创将更难开展。
所以,统合综效是团队共创的前提,是个人修炼的习惯,是创造发挥的垫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