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写的畅销书。这是我买《精进》时无意中在淘宝上看到,看到买的人比较多,同时自己一直困惑自己不能专注读书、学习和工作,效率很低下,看似很努力,但一直没有获得明显的认知和技能提升。通过看这本书,对我的读书、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下面写出书中的内容,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有犹豫和困惑的时经常看看。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在网络浏览网页,在社交软件中乐此不疲,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但这种忙碌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物上,这些事情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损害人们的深度工作能力。
一、前言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网络工具让注意力支离破碎,这种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而浮浅工作(定义: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深度工作能力,网络会剥夺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人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在大家的经济生活中没有价值,无法在职业轨迹上有爆发式上升,这是因为经常在浮浅状态下工作和学习。
深度工作的价值:第一种与学习有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这需要深度学习。第二种:在数字网络,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在信息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就成为核心货币。
深度工作假设: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少,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二、理论
1.才能累积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奖励。
2.注意力涣散基本上与刻意练习要求的聚精会神相对立。
3.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鞘形成的唯一途径。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学习复杂的新技能,就会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真正希望强化的相关的神经元群只能得到偶尔隔离。
4.高质量产出=时间*专注度。
多任务策略的一般教授,他的工作反复受到残留量极大的干扰。这种未完成任务之间的转换带来的注意力残留对你的表现十分有害。
使你表现最优化的做法是深度工作。如果你无法做到长时间深度工作,就很难使你的表现达到质量和数量的巅峰,而这种巅峰对于你的职业成功越来越重要。否则 对手中的深度工作者将超越你的表现。
5.没有深度工作取得成功的是公司的领导者。
6.研究表明干扰的出现极为有害,即使短暂的干扰也延长你完成的时间。看似无害的行为带来的实际成本,度量黑洞。联结文化带来干扰,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没有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简单收发电子邮件,例行会议等是简单的人员管理形式,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
越来越多可视的忙碌证明自身的价值。
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
深度工作很难,浮浅工作简单,当工作中没有明确目标时,围绕浮浅工作的表明忙碌会成为一种本能。
7.从神经学角度看,抓住注意力的浮浅事物看似无害甚至有趣,但靠浮浅事物度过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
8.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的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深度工作是一种非常适合心流状态的活动,可以带来深度满足感。
9.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投入意义。
三、准则1
1.工作要投入。深度工作的障碍: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浮浅事物上的冲动。这种冲动会使专注于困难工作的努力变得无效,但是大多数人低估了这种冲动出现的频率及其力量。欲望是常态,而非个例,最普遍的欲望包括吃、睡、性、网络和电视。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 培养深度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加入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能使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2.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工作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咖啡或食物等。一旦培养正确的习惯,影响极为深远。
扰乱心神仍然是深度工作的大敌,恰当时机可以采用协作。
3.像经商一样执行,‘什么与如何区别非常重要’。
原则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职业收益,也可以带来更稳定的热情。目标驱使专注。
原则2.抓住引领性指标。可以是,简单说:专注于极度重要目标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
原则3.醒目的计分板,可视化。
原则4.定期问责。看看结果反馈。简单难以回避。
4.放松。晚上屏蔽工作和信息、思考和担忧。专注最长4个小时。
实行完工仪式。
四、准则2.
1.高度专注是需要训练的技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亚当.马林每个清晨都练习训练。要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一旦大脑习惯了分心,想专注的时候很难。比如:排队或餐厅等人------都是浏览手机打发,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这些策略包括很多方法,比如隔离分心,到冥想等。
2.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分心问题影响大脑的编排。替代网络安息日的方法,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具体讲在电脑旁放个笔记本,记录你下一次使用网络的时间。中间时间不能上网。实践这个理念的三个重点:
即使需要使用网络,此策略也适用。不管你怎么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在工作外也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力。
3.罗斯福效率: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时间期限,你应该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深度工作需要的专注大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
4.有成果的冥想:在路上构思工作等。但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5.记住一副牌:大脑擅长记住场景。视觉形象和联想有助于我们建立联系。需要不断反复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明确的目标。
五、准则3.
1.远离社交媒体。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的工具越对你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掌握深度工作的艺术,你必须摆脱各种各样的诱惑。
工具并不是邪恶的,网络的使用存在着一个中庸的状态。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发现有任何可能的益处,你就觉得有足够的理由使用它。这种思维定式带来不容易察觉的危害。
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问题不是推特是否带来益处,而是它带来的益处是否足够抵消它所消耗的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二八法则: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把花在低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转投到高影响力的活动上,你能取得目标的更大成功。
2.戒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阴险的一面是,这些从我们的注意力上面牟利的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巧妙的市场颠覆:它们让我们的文化相信如果不用它们的产品,就可能落伍。
社交媒体用浅薄的集体主义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无意义交换。
刷存在感的做法是使人们草率地将时间和精力碎片化的重要原因。
社交产品最终的设计目的虏获你的个人信息和注意力,将其卖给广告商。它们可能会有趣,但是在你的生命规划和所期望实现的目标中,它们是无足轻重的无聊事,是在你完成一些更有深度的工作室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
3.不要用网络来消遣。低级趣味的眼球经济,普遍没有价值的数字娱乐信息。使用精心雕刻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以数学算法的打磨,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我们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实现个人宏伟目标:体验的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4.摒弃浮浅。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中的分量。一个工作日8个小时内,一个熟练的深度工作者只能保持4个小时的深度状态。浮浅要适当。
一天的每分钟都要做好计划。没有计划,你的时间很可能被浮浅事务占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浏览网页等。这些浮浅事务虽然在短时间内会令人愉悦,但是并不有助于培养创造力。一个人的日程都是由内在的驱动和外在的要求这两股力量决定的。通过计划,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通过分析,如果你是老板,使你正视现实:你繁忙的日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是真正产出价值的;如果你是员工,谋划如何转型到一个重视深度的新岗位。
5.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固定日程,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固定日程,我会拒绝有些任务和邀请,也会遏制内心的冲动,不去安抚邀请人,因为结果会对我的行程造成影响。简单干脆的拒绝是最好的。固定日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工作日上,使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
采用固定日程,使在做 选择的时候有所侧重,减少浮浅工作;同时更谨慎的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你会拒绝喝一杯茶或开一个电话会的浮浅任务,专注于固定日程可以使你进入稀缺思维模式。
固定日程生产力是一种简单却影响广泛的超习惯。e
6.变得不容易联系到。过滤邮件,设定流程等。
六、结论
1.高成本会引导思考时更细心。
2.收发电子邮件和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所带来的繁忙假象会给他们带来慰藉,深度的生活却是要摆脱这些东西。
如果你愿意跨过这些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深度能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