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转载自:诗词天地,为的是自己留存学习。
一年芳草又新绿,最是春和景明时。蒙蒙细雨中,春风习习,杨柳依依。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人们亲近自然、寻访春天乐趣、澄澈和暖的节气,也是扫墓祭祖、追思故人的肃穆节日。
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追念先人,或插一枝杨柳,在风中静听纸鸢空鸣;或望一朵流云,向青草更青处行去。
这一天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美好景致,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伤情。
这一天,我们尽享天地清明,也将故人长留心间。
01 清明·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清明,大节也。
清明起初只是节气的名称,后逐渐与寒食节(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上巳节交汇融合成清明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日,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
二十四节气中,唯清明兼具节日身份,为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经典吟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清明的内涵太过丰富和厚重,要读懂,不妨返璞归真,以一颗初生婴儿般的本真之心,去融入天地万物,静心感受清明时节大自然的气息。
02 清明三侯
清明初侯:桐始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白桐花开清明风。”
桐花有白有紫,花色清淡,却开得极其热烈,花朵硕大而不失妩媚,在高挺的树干上如叠云飞瀑,纵然只能远望,亦能感到一种元气淋漓、朴野酣畅之美。
奇妙的是,盛放的桐花在烂漫之中,却给人沉静、素雅的感觉。
驻足在桐树下,人很容易为这美好的温柔与清朗感动。
将“桐始华”作为清明初候,可见古人观察自然之细致。
和李花、桃花、梨花、杏花率先争春不同,桐花这会儿才开始爬上高高的树梢。
此时的天地,清澈明朗,新绿葱葱,娇蕊争芳,入眼皆是春和景明。清明之谓,委实精辟!
如此至美至好的时节,为什么老祖宗要把清明作为祭祖扫墓的节日,而使其带有悲思悲情呢?
深味而知,至美离不开至善。世间的最美,自然要与我们的至爱分享。
所以,在清明时节,我们要为故去的亲人添一抔新土,祭一枚新枝,让亲人知道,即使阴阳相隔,最美好的东西也永远与其同在。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又至一年清明时,天地万物皆显。春和景明,万象更新。
在清明,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古人相信,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喜阴的田鼠因为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小小的鹑鸟则因为阴气已经潜藏,终于可以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活动,尽情地在花间鸣唱了。
清明三候:虹始见
日照雨滴则虹生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这是多美的景象!此时的天地万物,幸福地浸润在气温不断上升所带来的阳光、雨水和春风之中。
闭上眼,仿佛能听到万物生长的声音:田间的冬小麦、山野里的竹笋开始拔节;
牛、羊、马快活地抖着身子;孩子们欢快地嬉戏、跳跃,笑声飘荡在空气里,身体像在抽条,噌噌噌地长高……
最能代表春天的花朵,无不留恋这一年一度亮相的机会,尽情展现着靓丽的容颜,不肯离去。
于是有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的潇洒快意。
有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乘兴而去;
有了“豪家游赏占头船,趁得风轻放纸鸢”的闲情雅致。
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阳光下,春风里,沐浴、唱歌、远眺,生命的激情呈现在无忧无虑的状态里,充满最本真、最朴素的充实和欢乐。
杨柳青青,樱花盛放。风吹翠叶,雨打红花。
清风微云,恰遇纸鸢迎风舞。和风细雨,水波荡漾。
在烟雨弥漫的小路,携二三好友,享盎然生机,览无垠春光 。
正是踏春好时节,春光莫相负。
03 清明习俗
祭祀
在这一天,我们为先人扫墓,既是礼敬祖先,不忘前人的伟大奉献;也是慎终追远,寄托后人的无限哀思。
踏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清明时节,除了扫墓。另一项重大活动就是踏春了。四月春回大地,各地春色正好,我们既要缅怀先人,更要把握当下。
插柳
谚语云:“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在古人的观念中,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因此,清明插柳戴柳,主要是为了辟邪之用。
放风筝
四月,春暖花开。
人们会把自己的疾病和苦难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随风而去。
所以,放风筝除了是一种娱乐活动外,更有祛除晦气之意。
04 清明食物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
青团,用艾草汁或者是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国南方省份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
清明果和青团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为饺子型。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青团则是以豆沙甜口馅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喜欢用艾草。
螺蛳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
桃花粥
除了上面几种流传至今的清明传统美食,古人还会在清明节以新鲜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
唐冯贽《云仙杂记》诗云:“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
05 清明·絮语
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这样一个时节,适宜做很多事:折柳踏青,放鸢逐春;春水煎茶,诗酒年华;追思故人,慎终追远。
而“清明”这两个字本身,也足够让人心里一动。
就好像,它要把清和的风、清澈的水、清新的雨,全部送你;
就好像,它要把明朗的天、明媚的景、明亮的光,全部送你。
然后,在这些世间美事的涤荡和浸润下,你眼看得更清,心看得更明,终于拥有了人生难得的清明时刻。
古往今来,那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
在清明,以“清明”祝你:心清神明,坚定内心。
在清明,愿你“偷得浮生半日闲”,抛开繁忙的工作,走进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漫步于田垄阡陌间,让春风拂去心头的尘埃,让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在清明,愿你清尘除杂,明空丽水,万物皆洁,不负好春光。
06 清明寄语:人间天上共安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祭扫,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
细雨微风,氤氲悲愁伤感,风吹落花,思念随风化雨。
在清明,我们缅怀先人、怀想过往、寄托情思、安放思念。
我们在祖先的坟前除草祭扫,放上供品,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不是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细雨拂尘埃,清风扫忧愁。满怀希冀,故人于清明入梦。
清明节真正的意义,除了勿忘,还有珍惜。
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珍惜眼前的亲朋好友,珍惜自己的一切拥有。
好好活着,好好活下去,才是对故人最好的祭奠。
生活还得继续,哀思过后,且歌且行,迎接春天,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行人断魂,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天清地明,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惟愿人间天上共安康。
清明时节,你在想念着哪个故人,评论区写出你的思念,我们共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