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类,不重要的选择
指导原则:怎么选择都可以。
生活里有很多不那么重要的选择,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工作餐吃什么、在哪儿吃,买个沙发白色还是红色,买个灯什么样式等。对于这一类事,指导原则是怎么选择都可以,无须在此耗费精力,欣然接受和体验任一选择。
这一类事是我们生活里的大多数。
第2类,没法选择的事
指导原则:全然接纳。
每个人在生活中有很多无奈,成长环境(小城市)、身体条件(小个子五短身材)、职场状况(即将淘汰)、社会大环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有很多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有一点,就是全然接纳,不要纠结。在接纳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向前走,该干吗干吗。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区分:接纳不意味着认同。
比如接纳我的领导、老婆、父母、弟弟是这样的人,不是说我认为他是正确的,而是承认事实就是这样的,不要试图否定他或者改变他。
我的不接纳只会让自己带着怨气和怒气,让自己发挥失常、状态不在线,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会让自己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更加激化职场矛盾和家庭矛盾。
当我接纳这个事实后,就知道自己在当下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当我能做到这一步时,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和事会因为我的状态发生改变,虽然没我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绝没我想象的那么坏。
除了这两类,有选择余地且重要的事情,我们又可以分成两类。
第3类,比较确定的事情
指导原则:学习和复制。
其实我们生活和工作里的大部分事,很多人已经做过了,不需要标新立异,比如要参加一场标准化考试,做一个比较标准的规划项目,一个标准化操作,一个标准的板报模式,一个标准的文章模式,一个标准的会话模式,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
就像装修自己的房子。基础装修层面有很成熟的做法,不管我们怎么选择,变数都不大。等基础装修做完,下一步确定风格时可以创新和发挥。所以基础装修层面就是学习和复制,不需要惊天动地、与众不同。在这些事情上选择安全和保守的方案,没必要冒险。
第4类,不确定性大的事
指导原则:选择与众不同。
对于那些不确定性大的事情,我们应该选择与众不同,选择“冒险”。
相比前一类事情,这一类事情实际占的时间少、发生的比例小,但它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该表现时,勇于表现自己,捍卫自己观点,甚至标新立异。
最后一个重要原则
多考虑微观因素,少考虑宏观结果。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改变宏观环境,只能接受。改变都是在微观层面发生的。
‘五、六人原则”,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环境——学校、职场、家庭,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所以我们要重视、挑选和管理的,是这“五六个人”。
关联:真正的人脉,就是10-30-60
当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会超过10人。
再往外一层关系就是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等,这些人加起来大概不超过30人,其中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10人。
最外一圈关系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这些人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人。
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超过60个。只要把与这60个人的关系维系好,就够你用一生了。
尽力之后,学会“接受”
最后,如果你认真选择了,也努力了,但是没结果怎么办?
这其实是常态。
我们把眼光放长远,就会意识到努力没有结果只是当下没有结果,每一次投入和努力其实都会有回声,只不过不一定此时此刻就能听到回声。有些事情就算有“结果”,其实也是暂时的,和当下的机缘有关。
还有,可能还和积累有关,每一次都有进展进步的,只不过他发生在微观层面,是一次微变化,因为积累不够,由量变产生质变,导致宏观可见的变化发生。
还有一种说法:让子弹飞一会儿。也就是‘六度渗透’,比如写文章要产生影响力,是需要时间,并持续输出好文章,才能向下渗透向深渗透向广渗透。
所以面对这些,我们的出路便是臣服,接受现实,然后把自己该做的做好,问心无愧。运气来了就感恩,没来就等下一次。
臣服并不是虚无主义,而是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顺势而为。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貌似把握不了的机会,其实就藏在我们能把握的每一次选择里。运气何时到来的确不可知,但只要你内心清明就会发现世界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