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后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传甚广,也许你不知道李煜,但也不会对这些诗句陌生。读初中的时候,我就是循着这样的句子,找到了李煜。这几天在读蒋勋的《蒋勋说宋词》,开篇就说李煜,蒋勋先生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蒋勋说宋词》第3页
君主亡国也是罪。
那么,“罪”是什么?
在这个“罪”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大网,让我们忽然会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非”则是“不正确”的意思,那么“罪”就是做了错事的人落入法网。这个“网”非常的形象,是对人的一种束缚。如同李煜在亡国之后只身来到b北方的汴京,这里就是他的一张大网,让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
其实。“罪”是秦始皇在统一文字的时候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原先的“罪”字与“皇”形似,秦始皇称自己为始皇帝,当然不愿意“皇”与“罪”相似。
原先表示“罪”这个意思的字写作“辠”(音同罪)。
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爲罪。
“辠”字由“自”和“辛”构成。据说,在古代犯罪的人是要处以割鼻之刑的。“自”最初是一个象形字,就是鼻子。
“辛”字最初是这样写的:
我再写一个字大家就可能会有所发现,
“立”表示一个人站立在土地上,而“辛”这个字中则有一个倒立的人,而最上面的那一横表示“天”,所以“辛”即逆天而行的人。所以,“辛”这个字本身就表示“罪”:
辛,大罪也。——《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
在中国历史上,劓刑实施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骇人听闻的。
劓刑产生的年代极为久远,上古时,就已实施劓刑,《易经》中曾说:“其人天且劓”。劓刑在夏、商时已普遍使用。据说,夏时受过劓刑的有上千人。商代盘庚迁都到殷之后,下诏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意思是,对那些不仁不义、桀骜难训、一有机会就干坏事的人,轻者割去鼻子,重者处以死刑,使他们断子绝孙,务必使新都城内不再有这一类人。
所以现在,与“辛”有关的词语也是有几分惨兮兮的,如“辛苦”、“艰辛”、“心酸”、“含辛茹苦”等。清朝还有“辛者库,犯罪的人也会被送往这里,而辛者库中原有的非罪人也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隆科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清史稿》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罪人“李煜,就很好理解了,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不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却耽溺于吟唱诗词而导致国亡,实乃逆天而行,违背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位君主。南唐定都金陵,相对安定而繁荣,且经过他的祖父和父亲两代人的发展,国家稳定,所以李煜是坐享江山的帝王,所以他的帝王生活享尽了荣华富贵,这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幸运,享受人生极致的幸运,与大多数人相比,这也是生命体验的一种突破,所以他才能在亡国之后,对生命中的另外一种形式有强烈的感受,而正是这样的两种生命体验,使他的人生获得了一种完全。难怪他的词写得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词写到极致,也是生命的极致。“千古词帝”李煜就是因为这首感伤故国的词而被宋太宗毒死。
罪过啊~~~~~~~~~
下期预告: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