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蝇王》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架空小说
1、英国小说《蝇王》(1954),作者威廉.戈尔丁,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二战”时期参加过英国海军的戈尔丁,从个人阅历中抽离出来,创作架空小说
3、越是抽象的,才越是世界的,而非“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对“猎奇”和“共鸣”的混淆
4、音乐是最抽象的,因此一切艺术形式向音乐靠拢
二、《蝇王》的故事背景
1、荒岛幸存者中没有一个成年人,全部是五六岁到十几岁的儿童
2、拉尔夫成为孩子们的首领。
戈尔丁对自发秩序的理解
- 一个外形好,给人安全感,被所有人认识,还有一件别人没有的“重器”(海螺)的人,最容易成为首领。
3、和拉尔夫一样具有领袖魅力的杰克自带班底,这样的设定已经预示出将来的权力斗争。
三、“小家伙”是普通社会中普通人的写照
岛上的那些“小家伙”,也就是年纪小的孩子们,是普通社会里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乐于服从权威,对“政治”并没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喜欢被大集体紧紧包裹着的感觉,早已习惯了生活中的各种不适,一切自主的活动都显得“漫无目标、毫无意义”。
四、面具的魔力
1、杰克无意中从自己涂抹油彩的脸上发现了面具的作用:引人注目,又令人生畏,还能将人的身份隐去
2、身份意识是羞耻意识的根,身份意识越淡泊,羞耻意识也就越微弱
3、各种形式的“面具”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微妙而根本性的影响,面具之下的人少了很多心理负担。
4、作为“面具”的一种,整齐划一的制服的心理意义就是弱化一个人的个体身份认知,强化他的集体认同。
五、宗教的诞生
1、岛上有未经证实的“怪兽”
2、“怪兽”是未知的、不明危险的象征,让人恐惧和不安
3、人会自发地以宗教对抗“怪兽”,这是人类一切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
六、诗歌的魔力
1、在原始社群里,诗歌和音乐既不是修身养性的艺术,也不是小情小调的玩具,而是沟通人神、协同部众的终极杀器。
2、重叠和反复嘴边与集体歌舞。
3、诗歌和音乐本质上属于感性,原始功能个旧市消除理性干扰
4、理性会强化人的个体意识和怀疑精神,使人陷入孤单和恐惧,这是生存大敌
5、协同能力是群体生活的第一能力,一个部族的协同性越强,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也就越容易胜出。
6、对协同性的偏爱是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的,所以对多元化的宽容往往是不得已的结果,或者需要仰赖强悍的理性。
七、经济学的两难选择
1、经济学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问题
- 维持篝火是获救的唯一可能
- 狩猎猪肉是生存的必需
2、猪肉容易估值,篝火是类似灯塔的公共物品,很难估值
3、对篝火和猪肉的两难选择使经济问题只有政治解法。 - 拉尔夫的篝火派与杰克的猪肉派分裂
- 没有几个人能抗拒眼前利益的诱惑,篝火成为无关痛痒的远景
-
考虑到贴现率的问题,朝三暮四确实比朝四暮三好
-
诉诸原始本能比诉诸理性更能打动人心
八、越是严苛的生存环境,越容易产生强者操控的集权政治结构
1、一开始,拉尔夫凭借天资、幸运和文明社会的习俗当上首领
2、当生存处境降低到“自然状态”时,强者杰克必定代替拉尔夫
3、这是霍布斯语预言的两个主权之间没有底线的战争
九、结局的猜想
1、杰克追杀拉尔夫,防火烧岛,火光引起海上人注意。陷入绝境的拉尔夫在海边遇到海军军官获救。
2、如果军官不出现,杰克必定杀死拉尔夫
3、烧光海岛的困境会动摇杰克的领导权,罗杰会借机上位
4、罗杰会以减少人口的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在等待草木复生的过程中,最有捕鱼天赋的孩子会威胁罗杰的领导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