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里有一段唐僧和孙悟空的对白:
唐僧:唉唉唉!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多......你看我还没说完呢,你把棍子又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当时看这段,觉得自己要是孙悟空,也想抡起金箍棒一棒把师傅敲晕:您还有完没完?
笑过之后,细想这一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虽然,大部分如唐僧这般的人出发点都是好的,善意的,但是作为孙悟空,却并没有生出多少感激之情,甚至因此而痛苦,并由此生出罅隙。
给出善意的指导固然好,但请别越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2.
有人说,生孩子绝对是对家庭关系的一大考验,这个时候,产妇就算是与亲妈,也有无数次反目成仇的机会。
这话说的没错。大多数人认为是女人产后身体和情感都比较脆弱,容易情绪化,才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
后来,与很多妈妈交流过,才发现,最大的问题不在这,而在于她们都在不断的纠结于同一个问题:我生的孩子,我为什么说了不算?我的家,我为什么说了不算?我为什么总是错?
朋友小吕最近正为此痛苦。
生了孩子后,婆婆放下家里的活计,全身心的来照顾他们母子。从内心里,她非常感激婆婆,婆婆人很善良,对她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她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抑郁症的前兆。
后来,她母亲担心她会出问题,就来替换了婆婆,但她的症状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几次跟母亲吵翻。
“是不是我出了什么问题”,她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会这么挑剔?”
后来她找人排解,才发现,很多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她找不到自己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因为两个妈都太能干,她要给孩子喂奶,婆婆说要两个小时喂一次,不能多也不能少;
她要给孩子用尿不湿,她亲妈说,这东西不能用,伤孩子,你必须用尿布;
她从书上看了孩子太小不能枕枕头,婆婆拿着自己做的小枕头垫到孩子头下,她说书上说不能枕,影响颈椎,婆婆说怎么会,不都是这样吗?
她说尽量让孩子躺着别一哭就抱,她亲妈说,你小时候不就我抱大的吗,让他一直哭你怎么舍得;
她说她亲妈的方法不科学,她妈来一句,我把你养的这么好。
……
每天,除了盯着孩子、喂奶,她找不到任何事可做,无论做什么,都有人告诉她,该这样该那样,这不行那不对,于是她接近抑郁了。
有时候,关心过度对别人来说不是一种幸福,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3.
最近,孩子有点叛逆,我说多了,她就会大声喊“这些我都知道”。
她看电脑,我担心伤眼睛,告诉她只看一会儿;她要爬树,我担心她摔着,告诉她注意安全;她要画画,我说别弄脏了衣服……
我怕她干不好这个,干不好那个,时时提醒,恨不能替代她干这一切,她却处处与我对抗。
后来,看了一本儿童心理学,知道这种情况宜疏不宜堵,多对孩子放手。
慢慢的观察她,我不牵着她的手她也知道小心翼翼,我不开口,她也知道画完画把东西收拾好,我不说有危险她也会一点点试探,她都懂,只不过我的所谓“关心”让她失去了很多探索的机会。
4.
多年前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姐,对人特别好,处处为人着想,但不知为什么,很多人有正经事都想躲着她。
后来发现,大姐人好,为人热心,但有时候太过热心。你说你要干什么事,她必定替你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你做成,但到最后你发现,事情的处理过程早已偏离了你的初衷,这事不是你做的,而是按照她说的做的。你想提出不同意见,她一遍遍劝说,告诉你过来人的看法。
你拒绝不了,又不情愿被人牵着走,最后只好躲。
不少人觉得委屈,我为他(她)付出了那么多,他(她)为什么不领情,反倒不如那个什么都没做的人?
明明你做的多,他(她)却不念你的好,不是他(她)不懂得感恩,而是你越了界,做了他(她)本该做的事,给他(她)增加了痛苦。
成熟的关系,不是我觉得你应该怎样怎样,而是你做你的,我不开口,如果有必要,我会谈点意见,但决定权在你那里。
有个词叫“关心则乱”,我觉得应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过度关心让自己乱了阵脚,另一层是给别人添了乱。
无论关系多么亲密,都请记住,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够控制谁的人生,管好自己,别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