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常常在我和儿子耳边“吹嘘”自己的授课如何精彩,如何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从来都是不以为然,听完后总甩给他一句:“你就自吹自擂吧!除非我眼见为实!”
今日有空听他一课,果真大开眼界,尊敬心油然而生。首先从称呼开始,今后非改称“先生”不足以表达由衷的敬爱。
本来是下午最后一堂课了,有些班级人都稀稀拉拉的了,而步入这个班级居然看不出有缺席的,大家齐刷刷的挨个坐着。可见这门通常来说枯燥的《哲学与人生》课在他这里还是一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的。这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
看到一教室生龙活虎的大男生,我暗自嘀咕这课能顺利进行吗?没想到在先生的引领下,活跃的孩子们配合的收起了手机昂首端坐,带着期待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聆听。
先生的课件做的非常出色,不同的内容层次使用不同的字体及色彩,还有生动的插图、视频,让人一见倾心。这和我大学及高中时的政治课截然两样。难怪学生们会有兴趣呢?
平时先生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而且讲话有点磕巴,但是今天他在授课的过程中,减缓了语速,竟让人感觉不出什么毛病。三尺讲台上,他虽然个头小小,但却从容自信、挥洒自如、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整堂课的节奏感把握的恰到好处。
课堂上先生和学生之间高频的互动是一大特色,他一会儿调动全班齐声朗读,一会儿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他的问题切中时事热点,同时包含一定的启发意义。学生们只要略微熟悉便能答上一二,再经由他做一定的总结升华,人生哲理便像一片片花瓣悄然落到学生的心田。
虽然在选人回答问题的环节上,调皮的学生们也起哄“举荐人才”,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睡倒一片,没有公然掏出手机,呈现如此活跃的景象也算是对老师的另类褒奖吧。
先生博学广识,是家里的“活字典”。凡是文科方面的知识,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各门各道,各路各径,他都有所涉猎,深浅不一。这不仅让我家儿子收益,有幸在成长中有值得探讨问题的老爸陪伴。而且遇见这样的老师,我想也是能投他门下听课的学生的荣幸。你看他讲课中引经据典、广延深入、巧牵妙引、融会贯通,充分调动了这些本来对自我期待不高的学生们对哲学和人生的探索兴趣。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的先生没有那么伟大,他也许不能唤醒这些灵魂,但孩子们能在他的引领下愿意多做片刻的思考在我看来便是功德。高尚的人生不就是因为许许多多个片刻的思考才得以升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