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结尾的这句话,很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以来不知确切的意思。几年前曾经读过《金刚经》,虽然全文字数不多,但当时读起来,只觉得内容充满了矛盾,到处是“如来(佛)说……即非……是名……”的句子,绕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后来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
去年,我偶尔听到梁文道在他的一档节目中介绍《心经》。只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他就用了六集,每集半个小时的时间讨论,虽然意犹未尽,但是节目结束了。尽管他只是介绍了《心经》开头的一段,可是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了解佛经的种子,这是我读佛经的缘起。
接下来,我就买了些经书来看,最先看的是星云大师著的《金刚经讲话》,算是对金刚经的意思有些大概的了解,后来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时隔半年,又看了一遍。江居士用了一生的时间研究讲解金刚经,深切感受到他的严谨、透彻,感动于他的慈悲之心。
都说学佛要一门深入,可是我慧根太浅,还不能有机缘一门深入,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更多的佛经。再后来,陆续读了《无量寿经》、《圆觉经》、《坛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四十二章经》、《楞伽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除了读经之外,还看了一些高僧、祖师大德的关于佛教方面的著作。这反过来,又帮助我对《金刚经》的理解。书看完了,写一些读后的感想,对于加深理解是有帮助的。动念即乖,何况书写文字。可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想法最方便的工具了。
《金刚经》不愧是般若(般若简单可理解为智慧)类佛经的纲要,全书以问答和对话的形式组织,对于问题,单刀直入,不绕弯子直接给出结论或行动纲领。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则名诸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等俯首皆是。
整部经书目的是遣除妄想执着。妄想就是分别心,执着则包括对自我的执着(简称我执),和对一切法的执着(简称法执)。这里的“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是指一切物质,心法是指一切思维现象。为什么要遣除妄想执着?因为一切众生(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智慧觉性,人人都有,只是被妄想执着障碍了。我执若不除,生烦恼障,法执不除,生所知障。为什么会有妄想执着?就是因为众生无明,无明又包括: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什么是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暂且打住,说下去会没完没了,简单理解为愚痴就好。
所以要断无明,才能根本上遣除妄想执着。无明如何断?就需要悟入佛的知见,什么是佛的知见,也就是金刚经的宣说般若智慧。如何才能悟入佛的知见呢,那就要依据佛的教诲修习,法门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金刚经》里就有很多法门。阿含经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可见六道轮回,无明是根本,最要紧是要破除无明,《金刚经》就是帮我们破除无明,入佛知见的纲要。逻辑上,大概就是这样。
有人说,《金刚经》是主要讲空的,其实不完全,说空只是手段,目的是要破除对有的执着。再说,金刚经也不是只讲空,同时也说有,破除对空的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空说有,空有有同时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其实也无所谓空、无所谓有,也不妨有,不妨空。
用“缘起性空”来理解比较容易,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本质是空性(空性不是没有,简单理解就是你所看到的不是它真实的样子,语言文字估计很难直接描述这空性,所以佛经里比喻非常多)的,因为性空,所以不执着有,破除我执和法执,又因为缘起,所以不可执着空,破除了非法执,也就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总之要超越概念,离于二元对立的判断。要知道,一切概念都是人为的定义,只是了解事物、认识规律的方便罢了,无需执着。
根据佛法,我们要离开的是“自我的执着”,而不是“自我”。可我们普通人,要么黑,要么白,要么有,要么空,常常落入边见。不是现象把我们捆住,而是对现象的执著把我们捆住了。究竟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证入佛的知见。金刚经就是教我们要空有两边都不著,放下执着,连所谓的“放下执着”也要放下。
我不是佛教徒,佛教讲究信、解、行、证,我连最初的信也没有做到全信。我对于《金刚经》的领悟仅限于我后天智识的粗浅的理解。但是就是这粗浅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我影响很大,给我智慧,帮助我重新认识、理解、看待这个大千世界。
以前,我喜欢和朋友争论,甚至争执。记得有一次和一朋友为一个小问题从晚上六七点一直争论到夜里三点,问题依稀记得是说人活着是不是为了心智的提高。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只是第二天早上爬起不来了。若放到现在,刚出现争论的苗头我就会觉察到,决定要浇灭的。佛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想法、看法、包括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山河大地、整个宇宙都是刹那在变化的,不是永恒的,还有什么好争论的,尤其是每个人的知见,常常固执如铜墙铁壁一般。
若我们对自己完全诚实,就会知道,几乎没有一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是自己的,它大部分都是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影响力的结果。它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来自于书本、朋友圈、媒体、政治宣传、来自于自己无法跳脱的一切一切。
事情发生了,无论是我希望还是我不希望的,不会影响我太久了,程度也不会那么大。做不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但确实减少、降低了其对自己的影响。
有次吃饭,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说,人不执著怎么成功,不执著无法创造财富,甚至是不执著革命怎么成功,不执著人类就不会进步等等。我能理解他所说的执着,大概就是为目标努力奋斗,所谓的不放弃、不抛弃,保持信念勇往直前吧。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是主流价值观,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其实,放下执着不是让我们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明了之后努力与精进。但究竟来说,我们是一无所得的,即《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得也没有失去,能做的只是静观花开花谢,笑看云卷云舒。
最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